日報

台灣著名作家陳映真於北京辭世,享年79歲

刊登於 2016-11-23

八十年代於台灣創辦《人間》雜誌的陳映真今天在北京辭世,享年80歲。
陳映真與《人間》雜誌社全體同仁。

台灣著名作家、《人間》雜誌創辦者陳映真,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作為台灣戰後文學重要旗手,陳映真具有現實主義批判精神的作品影響甚廣,不過其支持兩岸統一的政治立場也備受爭議。

陳映真2006年6月移居北京,9月起兩度中風,自此卧病10年。曾有朋友建議陳映真返回台灣,但由於身體狀況欠佳,夫人陳麗娜最終並未同意。

病逝消息經由陳麗娜通知台灣家人後,才在親友間傳開。人間出版社發行人呂正惠為慶祝他明年80歲,正在籌備「陳映真全集」,沒想到突然傳來噩耗。曾與陳映真進行過4次論戰的政治大學客座教授、《台灣新文學史》作者陳芳明在 Facebook 上稱陳映真是自己「文學的早期啟蒙者」,雖然其後雙方「在政治信仰上、意識形態上、藝術美學上,都呈現南腔北調的狀態」,但陳映真仍然是「可敬的論敵」。

與陳映真熟識多年的台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聞訊後指,陳映真一生的文學貢獻都在台灣,相當於「國家級」的文學家。雖然在台灣白色恐怖後,陳映真成為認同共產黨的第一代知識分子,不過王曉波認為陳映真的左派思想並非來自政治因素,而是「讀書讀出的問題」。但陳映真因此不見容於國民黨政權,獨派也不喜歡他,最後在大陸病逝,讓人不勝欷噓。

與陳映真認識超過半世紀的作家季季表示,聞訊後傷心許久,自己有和陳映真、尉天驄、黃春明一起過節的習慣,雖然彼此政治立場不同,但「老朋友在一起不談政治」,尊重彼此的理念與選擇。她評價陳映真中英皆佳,其作品早期文學性較高,晚期則意識形態較強,偏向統一及批判美國資本主義在台灣的運作。

整台戲裏,沒我這個角色,我也沒半句詞兒,你懂嗎?⋯⋯這個社會,早已沒有我們這個角色,沒有我們的台詞,叫我說些什麼哩?

陳映真小說《趙南棟》節選

陳映真1937年11月8日出生於台灣竹南,本名陳永善,筆名來自其早逝的孿生兄長。1959年,還在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外文系就讀的陳映真發表第一篇小說《麵攤》,進入文壇。畢業後由於家道中落,陳映真在繼續創作的同時,也在中學擔任英語老師以及在製藥廠工作過。

1968年7月,國民黨政府以「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及為共產黨宣傳」等罪名,逮捕了包括陳映真在內的「民主台灣聯盟」成員共36人。陳映真獲刑10年,後被移送至綠島。他被捕時為《文季》季刊的編輯委員,事件也波及作家黃春明、尉天驄,被稱為「文季事件」。對於牢獄歲月,陳映真曾自陳「對自己走過的道路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對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始由一個市鎮小知識分子走向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的知識分子」。

1985年,陳映真創辦《人間》雜誌,以寫實攝影及報導文學的方式關懷社會、環境、勞工、族群等多種議題,被認為在台灣文化人權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帶動台灣報導文學的風潮。1988年9月,因財務壓力,《人間》在發行47期後停刊。

隨着年歲的增長,這本破舊的小說集,終於成了我最親切、最深刻的教師。我於是才知道中國的貧窮,的愚昧,的落後,而這中國就是我的;我於是也知道:應該全心地去愛這樣的中國——苦難的母親,而當每一個中國的兒女都能起而為中國的自由和新生獻上自己,中國就充滿了無限的希望和光明的前途。

陳映真在即將就讀小學六年級時,第一次讀到魯迅的《吶喊》,他事後回憶這本書對自己的影響

陳映真受魯迅影響很深,曾說過「魯迅給了我一個祖國」、「魯迅給我的影響是命運性的」。他的創作包括議論、散文、小說等多種類型,代表作品有《將軍族》、《夜行貨車》、《山路》、《鈴鐺花》等。文學研究者一般會把他的創作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小說(1959年到1965年)以描寫城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情緒為主,作品充滿憂鬱與苦悶的色調;其後則進入冷靜寫實的階段;第三階段作品則主要探討跨國企業對第三世界經濟、文化的侵略。

在政治上,陳映真秉持統一立場。1988年4月,陳映真與胡秋原等人創立「中國統一聯盟」並擔任首屆主席,其宗旨為「促進民族內部團結與和平,建設民主統一的國家」。1990年,六四剛過,陳映真首次前往中國大陸,並與中國統一聯盟20餘人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會面。其後,他頻繁往來兩岸之間,並於2006年定居北京。2010年,陳映真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任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成為首位加入作協的台灣人。

聲音

他的小說很敏鋭地反映了時代、社會的動向,同時也刻畫了這四十多年來台灣知識分子為主的芸芸眾生的苦難歲月。

台灣作家、二戰後第一本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史綱》作者葉石濤

您這輩子畢竟做了一個世人都無法理解的夢,這是很了不起的。或許未必有人能接着下去,或許這世界也不再有產生那樣的夢的空間。但那畢竟是極為珍貴的一顆星。

台灣新生代作家朱宥勛

陳映真在他的時代寫過深刻的小說,他創辦的《人間》雜誌影響了我這一代許多人。我不會去頌揚他,但,就文學而言,他的作品價值不應以政治歸屬和私生活來評斷。我遺憾,他寫出從這塊土地所孕育的作品,然而卻未能了解島嶼人民普遍的獨立之情感。真正鋭利的作家,寧可保持域外人的清醒批判狀態,而陳映真一心向「祖國」明月,卻忽略月亮的暗面──中國廣大的底層受苦者、受壓迫者。

台灣作家楊索

台灣白色恐怖時期

指中華民國從1949年5月20日至1991年5月22日期間,在台灣進行的白色恐怖統治。1949年5月24日,立法院通過《懲治叛亂條例》,其目的為針對中國共產黨叛亂的特殊狀況,防止中國共產黨在台灣的擴散,但事實上,國民黨政府也藉此「特別刑法」剷除異己、鞏固威權體制的領導中心,對於批評或反對國民黨者、持不同政見者(如主張台灣獨立、左翼等等)進行整肅迫害,造成大量的冤死、冤獄、傷殘,使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產、健康,以及心靈上遭受嚴重損害。(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來源:中央社台灣文學網壹週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