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粉紅沙灘的守護老人:整整27年,他是這座小島的唯一定居者

意大利布德里島需要的,是國家公園,還是獻身守護自然的糟老頭?

端傳媒記者 梁振嶽

刊登於 2016-11-13

「小花離開了土地,暴露於猛烈的陽光下,很快就會凋謝。」

77歲的莫蘭迪(Mauro Morandi)輕聲勸誡着想要摘花的小女孩遊客,說道:「這些小花非常脆弱,您很快就會把它丟掉。假如每個人都這樣做,轉眼之間,這裏就再沒有值得讚美的東西了。」

過去的27年中,莫蘭迪是意大利地中海小島布德里島(Budelli)的「管理員」,也是島上唯一的常駐居民。

莫蘭迪的島上生活並不寂寞。27年來,他記住島上所有灌木、仙人掌、海洋生物的品種和名字。早上,他沿着小島海岸,一件一件地將陸上的垃圾、海面漂來的浮木拾起;下午,他把這些廢棄的材料造成雕塑或小擺設、將木材組裝成簡單的傢俱。

77歳的Mauro Morandi
77歳的Mauro Morandi

在酷熱的白天,為了保持心靈平靜,莫蘭迪喜歡閱讀美國詩人狄更生(Emily Dickinson)、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的著作;晚上,他坐在海邊,靜候月兒從海平面升起。

莫蘭迪還要應付大批登島觀光的遊客,就像勸誡那位小女孩一樣,他教育遊客珍惜小島上的一草一木。大部分遊客都是因為布德里島「粉紅海灘」(Spiaggia Rosa)而來——因為被沖上岸的珊瑚碎片、小結晶體、化石,還有死去的微小海洋生物都夾雜在幼沙當中,小島海灘閃爍着粉紅色的光芒。

「布德里島的粉紅沙粒,比黃金還要珍貴。」人們都這樣說。

不過,莫蘭迪的小島管理員生涯正面臨終結的危機。布德里島過去一直由私人財團或富豪擁有,儘管多次易手,各個「島主」均答應讓莫蘭迪住在島上、管理小島。直至今年5月,意大利法院裁定,布德里島應納入馬達萊納群島國家公園(Arcipelago di La Maddalena National Park),而國家公園的管理方稱,在法理上不能繼續允許莫蘭迪留下來。莫蘭迪的去留,引起了意大利輿論的熱議。

他們想驅逐我,但我發誓,我不會將屁股抬離這個小島……小島是我的生命,他們必須派警察來將我拷上手鐐,拖拉着才能迫我離開。就算死去之後,我也不願離開這裏,我希望我的骨灰被撒進這片海裏。

布德里島的「管理員」莫蘭迪(Mauro Morandi)

誤打誤撞地當上了布德里島的「管理員」

據記載,早在公元前2世紀,無數通過博尼法喬海峽(straits of Bonifacio)的羅馬船艦上的旅人,已經視布德里島為歇腳的天堂。霎眼千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德里島又成為地中海的關鍵戰略據點。

戰後,布德里島一度由意大利顯赫的維簡尼家族(Viggianis)擁有,其後被售予米蘭(Milan)企業家 Pierino Tizzoni。1984年,Tizzoni 又將小島售予一家由意大利和瑞士資金聯營的地產公司 Nuova Gallura SRL。直至2013年,Nuova Gallura SRL 陷入財困,於是拍賣小島,最終在2014年,由紐西蘭商人 Michael Harte 以293萬歐元的價格投得。

意大利的Budelli島。
布德里島。

至於莫蘭迪,他之所以來到布德里島,完全是個意外。1989年,當年50歲的他離開位於意大利中部城市摩德納(Modena)的老家,從西岸駕着雙體船出發,計劃穿越地中海、航向大西洋,並以大西洋中南部群島玻里尼西亞(Polynesia)作為目的地。

可是,航程展開沒多久,莫蘭迪的雙體船就發生故障,就擱淺在布德里島的「粉紅海灘」。恰巧,當時島上受聘於 Nuova Gallura SRL 的管理員正準備辭職,莫蘭迪乾脆放棄修理雙體船,住進了島上的二戰防空洞,就此接任小島管理員。一住就是數十年,從2006年起,Nuova Gallura SRL 已經沒有再向莫蘭迪發放工資。

不過,隨着環境保育的公眾意識在近十數年持續提升,意大利輿論就布德里島的命運掀起爭議。早在1991年,意大利環境部宣布,布德里島的「粉紅海灘」有着「極高的自然價值」。1994年,馬達萊納群島國家公園成立、並對公眾開放,但布德里島因被私人擁有,始終未被納入國家公園。

直至2013年 Nuova Gallura SRL 拍賣小島,意大利政界、輿論認為這是大好機會,紛紛敦促政府斥資競購,阻止小島再度落入私人商家或財團手上。可是,布德里島最後仍然被 Michael Harte 收購。

Michael Harte 十分關注小島的自然生態保育,同意莫蘭迪繼續留在島上,擔當「官方委派的小島護衛」;不過,輿論仍然認為,政府應將小島收歸國有,納入國家公園,並開放予公眾。就此,經過近3年的司法訴訟,薩丁尼亞法院在今年5月裁定,布德里島應納入馬達萊納群島國家公園。

布德里島需要的,是國家公園,還是獻身守護自然的糟老頭?

馬達萊納群島國家公園的管理方,正準備投入6億歐元,在小島上建立環境及公民教育中心、二戰紀念導賞徑、修建浮船塢以改善登島的交通、治療受感染的刺柏屬植物等等。管理方還在聯絡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商討合作保育布德里島。

可是,在國家公園管理方的規劃藍圖中,並不包括莫蘭迪。

「莫蘭迪是那一類人,那種沉醉於大自然每一點滴的人,那種決意奉獻一生去思考和守護大自然的人。沒有人能夠忽視他的角色,他象徵着這個小島的歷史記憶。」儘管國家公園負責人 Giuseppe Bonanno 對莫蘭迪有如此高的評價,但他還是指出,基於一些法律問題,無法為莫蘭迪安排一個正式職位讓他繼續留在島上。這些所謂的問題,包括莫蘭迪隨着年紀老邁而逐漸下降的單獨生存能力、莫蘭迪的「住所」不符合安全標準等等。

不過,就管理方的規劃藍圖,莫蘭迪表示質疑。他指出,意大利政府保育歷史建築、自然地貌的工作往績一直為人詬病,近年在龐貝(Pompeii)、羅馬等古城的保育已引起廣泛質疑。在2014年,WWF 更曾作出警告,指意大利的國家公園當中,只有3%由行動管理委員會施行有效治理。

莫蘭迪認為,布德里島必須有一個日以繼夜、年終無休的「護衛」,擔當起教育遊客、防止遊客破壞小島生態的職責。

國家公園管理方對莫蘭迪的態度,也引起部分公眾的不滿,認為管理方提出大堆根本不足道的「顧慮」,試圖趕走莫蘭迪。有網民在社會公益請願網站 change.org 發起聯署(意大利文),要求管理方肯定莫蘭迪多年來為保育布德里島所作出的貢獻,並為他安排「正式的管理員」職位。

「這麼多年,春去秋來,莫蘭迪的足印持續遍布小島。他收集塑膠廢料、清潔海灘。要不是他,今天小島的生態系統肯定已遭嚴重的破壞。」網上聯署發起人 Enza Plotino 說道。至今,有逾1.7萬人響應聯署。

莫蘭迪先生在布德里島居住了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他知道每一株植物、每一塊石頭、每一棵大樹和每一種動物。隨着風向突變、隨着季節交替,所形成島上的每一種顏色變化、每一種氣味變改,他都瞭如指掌。假如布德里島至今仍是一個大自然的奇蹟,那都是因為莫蘭迪。在過去超過25年,曾經走在這片難以忘懷的土地上的每一個人,在心裏都會記住這位『管理員』。

支持讓莫蘭迪留在小島的 change.org 聯署的簡介

不過,亦有反對讓莫蘭迪繼續留在小島的網民發起反聯署;他們認為,莫蘭迪誓死留在小島是出於自私。

就此,莫蘭迪提出反駁,堅稱自己並不貪圖島上的什麼:「海灘上閃閃發光的是沙,可不是黃金……這裏的冬天也着實不好過。」或者,如莫蘭迪坦言,即使他獨自一人住在島上,也難免對小島造成破壞:「我確實有『偷走』這裏的一些東西,包括海膽、魚,但我努力地將這些破壞限制在最小的程度。」

「在大自然的奇蹟之前,我們必須謙卑地雙膝跪地,我們必須挺身守護。」莫蘭迪形容,他守護小島的方式,就是代小島「說話」。「這個小島明白它自己是什麼、它想要什麼。人們不能按他們的意願,去肆意改造小島,讓小島符合他們所想像的模樣。」莫蘭迪續道:「我的功用並非呆在島上站崗,我的功用跟你們的一樣——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擔起護衛小島的責任,當你看見事情不妙,都有義務挺身而出。即使這裏沒有國家公園、沒有法例,但這裏始終有一套法則——大自然的法則。」

大概終有一天,年邁的莫蘭迪無法再親手清理布德里島的每一條小徑,但只要他還能張口發音,也會繼續代小島「說話」,力阻那片「粉紅海灘」亡於沉默。

保育運動

保育運動也被稱為自然保護運動,是一個政治,環境和社會運動。保育運動旨在保護自然資源,包括動物,真菌和植物物種以及它們的棲息地。早期保育運動,包括漁業和野生動物管理,水,土壤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現代環保運動,從初期的強調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的荒野地區的可持續產量擴大到包括保護生物多樣性。有人說,自然保護運動是更廣泛和更深遠環保運動的一部分,而卻有一些人則認為,他們思想上和實踐上有所不同。保育運動現主要關註:北方針葉林和北極,拉丁美洲的玻利維亞以及非洲的波札那。(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The LocalThe Atlantic中時電子報news.com.au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