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爛尾七十年,納粹地標建築被改建為酒店度假村

它曾見證第三帝國和東德的興衰,充當過牢房與難民營,如今卻被改建成酒店及豪宅。

端傳媒記者 張淼

刊登於 2016-11-12

8棟整齊劃一的6層鋼筋建築,沿着德國呂根島(Rügen)的海岸線綿延4.8公里,面對着蔚藍而廣闊的波羅的海——這是納粹德國最著名的平民度假設施普洛拉度假村(Seebad Prora),也可能是世界上「爛尾」時間最長的建築群,曾見證第三帝國和東德的興衰,充當過牢房與難民營,如今卻被改建成豪宅區。

2016年4月21日,兩個人經過由希特拉渡假村改建而成的住宅區。
位於德國呂根島(Rügen)、由納粹德國下令興建的普洛拉度假村(Seebad Prora),近年被改建成酒店及豪宅。

普洛拉度假村由「力量來自歡樂」(Kraft durch Freude)興建和運營,由著名建築師克洛茨(Clemens Klotz)設計。克洛茨曾憑這套建築設計贏得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金獎。

力量來自歡樂

力量來自歡樂(Kraft durch Freude)是納粹德國時期一個具有國家背景的大型休假組織,從屬於德國當時的勞工組織德意志勞工陣線(Deutsche Arbeitsfront)。力量來自歡樂通過為普通大眾提供原屬中產階級的度假活動,而成為緩和階級分化、促進社會階層溝通的橋樑;它還推動1920年代以來低迷不振的旅遊業,有效推動德國改善經濟。在20世紀30年代,力量來自歡樂不僅成為向德國人民宣揚國家社會主義優勢的重要工具,也成為世界上的最大旅遊運營商。(資料來自維基百科,百科內容以 CC BY-SA 3.0 授權)

1936年動工時,德意志勞工陣線主席 Robert Ley 曾形容普洛拉度假村是「德國人民的紀念碑」,並預言它會存在1千年。不過,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項工程還未完工就已擱淺。

按照建築計劃,普洛拉度假村可以同時容納2萬人,風景優美、設施齊全,消費也非常實惠。不過,在歷史學家 Roger Moorhouse 眼中,普洛拉度假村不過是「蓋世太保大棍上的胡蘿蔔」。他認為修築這類為平民服務的休閒設施,是為了讓德國人民站在希特拉(Adolf Hitler)那邊而採取的安撫動作。

二戰結束後,普洛拉度假村被東德政府接收,被用於秘密軍事用途,因此甚至不會出現在民用地圖上。這座建築群曾用於關押犯人、難民和安置應徵的軍隊士兵。近年來,它被部分改造為青年旅社,也曾用於安置尋求庇護者,但由於人跡罕至、日久失修,相比70年前的恢弘壯觀,如今已經衰頹不堪。

每個人都在想,這座建築群會發生什麼?它是一個龐大、醜陋、搖搖欲墜的海邊的天使。許多人都在說我們應該拆掉它,但也有一些人說這是歷史遺跡,我們必須保護它。

德國地產公司 Metropole Marketing 的創辦人 Ulrich Busch

2013年,德國地產公司 Metropole Marketing 成功說服當地政府,放棄關於普洛拉度假村的歷史遺跡保護規則,將這裏改建為大規模的公寓、奢華型酒店和 SPA 浴場。之後幾年 Metropole 共投資8800萬歐元用於翻修。如今,這些建築全部配備透明電梯、暖氣地板和乾洗設施。

Metropole Marketing 創辦人 Ulrich Busch 還在普洛拉度假村開設一間酒店。儘管還未徹底完工,但今年夏天酒店的入住率已高達89%;Ulrich Busch 表示,顧客主要是對納粹德國歷史感興趣的人和傾向在德國境內度假的遊客。

度假村的公寓同樣大受歡迎。由於建築是歷史遺跡改造而成,買家甚至還能享受免税優惠,德國經濟的復甦和歐盟推行的負利率政策,也鼓勵了外國客人,甚至遠及杜拜。預計今年內,公寓入住率將高達95%。

不過,不少歷史學家卻認為,納粹德國的歷史不該被遺忘,如今的商業化改造是對過去的掩飾。

歷史學家Katja Lucke對改建計劃憂慮。
歷史學家 Katja Lucke 認為,商業化改建計劃掩蓋了建築群原來記載着的一段納粹歷史。

Katja Lucke 是位於普洛拉度假村的納粹歷史博物館的聯合主管,這間博物館每年有6萬訪客,不過,近期它被地產商驅逐出了建築群中相對中心的一棟,儘管開發商承諾將在改建下一座建築時為博物館預留空間。Lucke 認為,改建使得人們不再重視這個納粹地標及其背後的歷史:「你可以在這裏喝上一杯黑糖馬琪雅朵咖啡,再溜向下一扇門內的桑拿浴。我並非反對這些,但你真的無法理解這裏的來龍去脈。」

而昔日曾被強制參與普洛拉建造工程的歷史學家 Stefan Wolter 則擔憂,新的建築群將讓人們忽視對東德時期濫用權力的認識。

9000
1936年到1939年間,共有9000名工人參與了普洛拉度假村的修建。

來源:NPRArtnet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