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2016美國大選

美記者監測大選投票過程漏洞,是維護權利還是操縱選舉?

刊登於 2016-11-09

#2016美國大選#美國

Electionland 會使用社交媒體上的數據來追蹤投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Electionland 会使用社交媒体上的数据来追踪投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美國大選投票結果即將產生,當人們此前都把注意力放到選前民調及各種預測分析上時,一項由數百位記者、新聞系學生及科技公司聯合開發的獨立項目 Electionland 則將目光聚焦於投票的過程。通過分析來自 Google 趨勢(Google Trends)、社交媒體及選舉熱線的信息,Electionland 將監察人們能否在意外叢生的投票過程中,有效行使自己的權利。

這項計劃由美國非牟利新聞機構 ProPublica  在今年9月份發起,參加者包括來自紐約時報等250家媒體機構的記者及超過650名新聞系學生,並由 Google 新聞實驗室及 Facebook 等7家科技公司提供技術及數據支持。

Google 新聞實驗室主管 Olivia Ma 在一篇 文章中指 Electionland 是一項「新的報導模式」,稱它是「利用數據和科技來追蹤人們在投票實際過程中的經驗」,而在傳統的大選報導中,這種重要而零碎的經驗常被忽略。

投票是民主制度中最重要的環節,不過美國許多州的立法者,並沒有將制定法律以確保每位選民都能有效率地行使這一權利,視為其工作的優先事項。我們認為這一疏忽有時會令投票環節成為政治把戲的受害者。

Google 新聞實驗室主管 Olivia Ma

多項研究顯示,美國投票體系存在不少漏洞。比如在2012年的美國大選中,研究指,非裔美國人排隊投票時間是白人的兩倍,這可能會對投票率造成影響;而另一份論文顯示,大約有50至70萬的合資格選民在2012年的選舉中,因為投票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決定放棄投票。

而由於實際的投票過程是交由全國各地的相關機構來負責,這也令系統性地監控選舉變得困難。「全國大選,實際上意味着有50個州在進行選舉,」參與 Electionland 項目的數據記者 Derek Willis 表示。

Electionland 使用海量的網絡數據信息來試圖解決這一難題。參與項目的新聞系學生們通過地理位置定位(Geolocation)等科技手段,從中篩選出真實且重要的信息,並將其交給記者們做第二次檢查。如有需要,這些信息會傳送給參加項目的在地記者們,以供其進一步追查。

同時,這些信息會在 Electionland 專門的網站上實時更新,並依照問題種類分為6項:排隊時間過長、臨時選票(Provisional Ballots)、無效的選民登記(Inactive Voting Status)、脅迫投票人(Voter Intimidation )及投票機器故障。

「這事沒有捷徑,」Derek Willis 說,「在目前大多數與公民事務相關的項目中,都需要人力投入,沒有什麼演算法能獨立完成這些工作。」

不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政治學教授、國內頂尖的選票系統研究專家 Charles Stewart 對於 Electionland 的工作方法表示「十分擔憂」。他指出,社交媒體上的信息並不能直接與美國大眾掛鈎,「他們很可能多半來自一些沉迷於科技、居住在城市裏的白人」。而且僅僅是公布排隊隊伍過長的信息,都有可能令一些選民放棄投票,Electionland 的介入反而有可能被視為操縱選舉。

2 小時
在上週末的內華達州早期投票中,被視為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的拉美裔選民足足等了逾兩個小時才投上票,而票站也延遲了關閉時間,使得共和黨人再次藉機批評選舉有舞弊可能。

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MediumWiredQuartz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