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RubberBand《瞬間看地球》:網媒時代,什麼是「國際視野」?

大膽以半首歌篇幅承載世界各地的風貌與時局,旨在反思資訊泡沫時代,我們的國際視野如何因應而改變。

刊登於 2016-11-06

麥日凰:《瞬間看地球》歌詞中形容現今網民「在掃着輕觸式的一分鐘/做個大世界的觀眾」,與現實狀況其實頗為契合。
麥日凰:《瞬間看地球》歌詞中形容現今網民「在掃着輕觸式的一分鐘/做個大世界的觀眾」,與現實狀況其實頗為契合。

世界議題在香港流行曲中向來罕有,皆因普遍人大多不是對外地時局不感興趣,就是只認識幾個熱門旅遊勝地。正因如此,中文歌曲主題大多偏重浪漫及唯心,詞人亦往往只能把著名地標簡化為符號發揮,例子有如《萊茵河之戀》、《情非首爾》等,即使把地名整個換掉,文章的脈絡也很難不成立。樂隊 RubberBand 的《瞬間看地球》則大膽以半首歌篇幅承載世界各地的風貌與時局,旨在讓聽眾反思在資訊泡沫時代,我們的國際視野如何因應而改變。

RubberBand 一直堅持親自包辦曲詞編監,因此能維持一貫清新曲風,他們的編曲與混音方式也與一般流行曲有異,時而華美,時而樸實。耳靈的聽眾應聽出《瞬》曲前奏至主歌部分,是有意模仿新聞資訊節目氛圍,電子合成特效被樂手以電貝斯點弦取代,少見之餘亦相當有玩味。

皆因《瞬間看地球》是本地某大電視台之常設外購節目,原屬德國衛星電視 Earth TV 的《The World LIVE》。雖然每集內容都是在90秒內,呈現7國主要城市的自動攝錄影像,現在卻已遍佈全球200個國家,據稱觀眾多達20億。自2005起,澳門政府更每年斥資過百萬澳門元予 Earth TV 作旅遊推廣用途。但其實行內人都心照不宣,以電視電影主導的國際視野,正逐漸被社交媒體取而代之。

根據 Pew Research Center 2014年的研究報告,Facebook 目前是美國網絡用戶接觸新聞的最大渠道,但用戶透過 Facebook 連結到新聞網站的平均停留時間只有不足兩分鐘,由此可推斷他們較關注新聞標題或轉載者的觀點。

雖然近年網媒如雨後春筍般盛行,但在社交媒體的用戶習慣的主導下,也只能作為「中型散戶」生存。更確切的現實,是前者的獨家報導和名家鴻文,往往不比個別意見領袖發表或回應一個動態更紅。然而,為了爭先設定議題,來自各大通訊社的同一篇消息仍只可以被無限轉載,由此引申的結果自然是「近到眉睫/都不過是傳送/永未留過心中」。《瞬間看地球》歌詞中形容現今網民「在掃着輕觸式的一分鐘/做個大世界的觀眾」,與現實狀況其實頗為契合。

根據 Pew Research Center 2014年的研究報告,Facebook 目前是美國網絡用戶接觸新聞的最大渠道,但用戶透過 Facebook 連結到新聞網站的平均停留時間只有不足兩分鐘,由此可推斷他們較關注新聞標題或轉載者的觀點。這現象對於正摸索市場生態的網媒利弊參半,從各戶意識問題並日漸增加互動元素的趨勢所見,可以直接提升網站流量的空間逐步收窄,賣盤的如意算盤自也很難敲響。

至於在大環境下,像你和我這樣一般人的國際視野應如何培養,筆者依然相信人本關懷遠比侃侃而談世界「棋局」更為重要。尤其在資訊過溢的時代,更應反其道而行,主動接觸本土及外地的民間故事,在狹縫間創造突破囿限的機會。曾在港當過菲傭的 Xyza Cruz Bacani,年前憑攝影作品登上國際最高榮譽,靈感也是來自工餘時間觀察世情。這樣尚可以反客為主,自主地建構一套真正世界通行的視野,成為經獨立思考的內容供應者,否則我們亦難以為耗時費神理解「泰國政變」和「以巴衝突」自圓其說。若然通訊進步,使我們已有能力從活窗飽覽世界,卻絲毫不能整理出與本土參互,或是單純地「走出去看看」的動力,那我們這一代就是不進反退,無力回天了。

按此 Spotify 收聽《瞬間看地球》

作詞:RubberBand 作曲:RubberBand 編曲:RubberBand / Terry Chan 監製:RubberBand / Terry Chan

黃昏
雪落開羅
喀什的駝
東京轉播

凌晨加沙
炮落於家園
智利一荒原
開花一遍

沒理是否慟容 沒理會哪個痛不痛
在掃着輕觸式的一分鐘
做個大世界的觀眾
萬里外的種種 在貼着兩秒已經撲空
近到眉睫 都不過是傳送
永未留過心中

馬賽午後
踢着足球
那曼谷街頭
即將爭鬥

天光了
加州的三胞胎誕下了
東涌一單位中那白領
要覺悟了

就算大海內容 沒法盛載兩片輕重
就作別輕觸式鋪天操縱
別再做冷眼的觀眾
萬里外的種種
步近後再以兩手接通
或暖或凍 真心替代傳送
這地球這分鐘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