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被罵「滾回中國」後,亞裔美國人集體講述被歧視經歷:#thisis2016

刊登於 2016-10-15

Michael Luo發起 #Thisis2016 行動。
在曼哈頓街頭被罵「滾回中國」後,紐約時報華裔編輯 Michael Luo 在網上發起了 #thisis2016 行動。

紐約街頭的一句「滾回中國去」,不僅讓紐約民主黨籍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出面公開譴責歧視言論,也再次激起美國華人群體的憤怒。被當街辱罵的紐約時報華裔編輯 Michael Luo 在網上發起了 #thisis2016 (現在是2016年)話題標籤,吸引越來越多的華人加入到反歧視的抗議中來。

或許你並不知道,但你對我的家人的侮辱直指亞裔美國人日常經歷的核心。我們許多人每天都在竭力應對這種無處不在的異已感。不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有多麼成功,和誰交朋友,我們都不屬於這裏。我們是外來者。我們不是美國人。

紐約時報華裔編輯 Michael Luo 的公開信

據 Michael Luo 於10月9日在紐約時報發表的公開信所述,那天他與家人和幾個朋友在曼哈頓上東區剛剛從教堂出來找地方吃午飯,一行人和他們的嬰兒車擋住了一名疾行女子的路。Luo 聽到女子說了一句「滾回中國去」(Go back to China!),於是憤怒地衝到女子面前,並喊道「我出生在美國」(I was born in this country!),但他離開時還是聽到女子喊了一句「滾回你的國家去」(Go back to your fucking country.)。

Luo 表示,自己和一些亞裔朋友在美國經常遇到這種歧視,儘管自己生在美國,畢業於哈佛,就職於紐約時報,算是「人們口中的模範少數族裔」,但依然常常感覺自己「像個外人」。他還稱,那天目睹這一切的7歲的女兒不解地問媽媽,「她為什麼要說『滾回中國去』?我們不是從中國來的呀。」 他的妻子只能向孩子解釋可能的原因,以及不要隨便評判別人。

Luo 隨後在網上發起 #thisis2016 話題標籤,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得到熱烈回應,許多亞裔站出來講述自己曾被歧視的經歷,並呼籲不同族裔間增強了解和尊重。Robert M 先生表示,他父母來自菲律賓,都是美國海軍,自己在美國出生,上週就曾有開越野車的人突然停下來對他喊「中國佬,滾出我的國家」。

也有許多非亞裔美國人表達對 Luo 的支持。Benjamin Duchek 在 Twitter 發言稱,「Luo,你屬於這裏。一位傲慢的女士的言論不能代表紐約人或美國人。我對你的遭遇感到抱歉。」紐約市長白思豪也在 Twitter 上聲援 Luo 稱,「毫無疑問,每個人都屬於紐約。不屬於紐約的是你聽到的那些(歧視)言論。」

與此同時,也有人就 Luo 的公開信和網民的聲援提出意見,認為即便 Luo 不是出生在美國,亦或只持合法簽證卻並無美國國籍,甚至也並沒有 Luo 那麼成功,也不該遭到這種歧視待遇。

就在此事發生一週前,美國福克斯(FOX)電視台10月3日播出一期節目,記者 Jesse Watters 走進紐約唐人街,就美國大選、中美關係等議題採訪當地華人意見,由於提問充斥對華人的刻板印象甚至是種族歧視,引發輿論譴責。

Watters 事後就此道歉,強調自己並無惡意,這樣做只是為了增加娛樂效果。不過亞裔記者協會發表聲明指,這個採訪充滿了種族主義的刻板印象,用一些膚淺的比喻來公然嘲笑亞裔美國人;紐約州參議員 Daniel Squadron 也形容採訪「充滿挑釁且不可接受」;甚至夏威夷州參議員 Brian Schatz 也忍不住批評 Watters「應該感到羞恥」,並明言不歡迎他來檀香山的唐人街。

5.6 %
根據2010年普查,美國的亞洲人及亞裔美國人共有約1700萬,佔美國總人口的5.6%。在亞裔中佔比最高的分別是華裔、菲律賓裔和印度裔。

亞裔美國人

亞裔美國人指的是具有亞洲血統的美國公民,包括了華裔美國人、菲律賓裔美國人、越裔美國人、韓裔美國人、日裔美國人或其他血緣來自於亞洲的美國人,但不包括基因和外觀跟中國人等相似的美洲原住民和愛斯基摩人,而對於西亞或南亞的移民是否亞裔有爭議,因為他們不想自己被誤會是佛教徒或黃種人。根據牛津辭典,「亞洲人」這個辭彙在美國通常被視為僅有東亞血緣的人而已。故「亞洲人」(或「亞裔」)便通指據有東亞(包含越南)血統或任何有內眥贅皮特徵的人。然而這樣的說法已不附合近來美國政府的定義,目前在美國常常會將來自東亞、南亞、東南亞不管有無內眥贅皮特徵的人都認作亞洲人。在美國的人口普查中,起緣於遠東、東南亞、及印度次大陸的民眾都被介定為亞裔族群。(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紐約時報FusionCNN Noney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