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秦始皇陵兵馬俑,靈感來自古希臘?

刊登於 2016-10-13

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西安秦始皇陵兵馬俑。

1974年,陝西臨潼縣村民楊志發在挖井時意外發現一些陶塑碎片,塵封地底兩千多年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就此揭開了面紗。然而,兵馬俑成熟的工藝卻成為長期困擾考古學家的謎團:在修築秦始皇陵的時代之前,從未有過製作人形大小陪葬陶俑的記錄,兵馬俑為何會憑空出世?

關於這個問題,學界一直有多種猜測和解釋,而最新的考古研究傾向於認為:秦兵馬俑、雜技陶俑和秦始皇陵墓中發現的銅像,靈感可能來自公元前3世紀的古希臘雕塑和藝術。

根據 BBC 的報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研究員李秀珍表示,有證據顯示「中國和西方最早的交流可以追溯到『絲綢之路』正式開通之前」。鑒於目前中國已出土的塑像中,在秦始皇時期之前只有20釐米高的粗製塑像,李秀珍認為,外來影響力是兵馬俑鑄造技術與風格的最好解釋。

維也納大學亞洲藝術史教授 Lukas Nickel 則指出,最近在秦始皇陵中發現的馬戲雜耍陶俑證明了這一理論。Nickel 甚至認為,早在秦始皇時期,希臘工匠就已來到中國,訓練當地手工藝人並參與陵寢的修築,這比記載中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的時間早了1500年。

科學家們透過遙感技術、地面穿透雷達和岩心取樣還發現,秦始皇陵的面積約為98平方公里,遠大於以往的估計。墓葬中心聳立着秦始皇的墳塋,四周發現大量埋藏工匠屍骸的普通墳墓,他們可能死於修築秦始皇陵的30年中。

另一項關於在中國新疆發現了歐洲特有的線粒體 DNA 的研究顯示,在秦始皇時期或更早之前,已有西方人在此定居、生活,並埋在那裏。

BBC 已為秦始皇陵的故事製作了紀錄片《地球上最偉大的墳墓:古老中國的秘密》(The Greatest Tomb on Earth: Secrets of Ancient China),影片將於10月16日放映。

200
秦始皇陵的面積約為埃及國王墳墓的200倍大。

秦始皇

秦始皇帝(前259年1月27日-前210年8月10日),嬴姓,名政,史稱秦王政;生於趙國邯鄲,秦莊襄王之子;自稱「始皇帝」,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他13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39歲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50歲出巡時駕崩,在位37年。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郡縣制度制度及推行中央集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推行多項政策,例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政策及典章法制。由於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暴政令人民繇役甚重,這也是秦朝在他死後迅速滅亡的其中一個原因。(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國家地理雜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