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美國兩學者憑藉契約理論獲獎

刊登於 2016-10-10

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英美學者哈特(Oliver Hart)和芬蘭學者荷姆斯壯(Bengt Holmstrom)獲此殊榮。
哈特(上圖左)和霍姆斯特羅姆(上圖右)獲得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0月10日,201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本特·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öm),以表彰他們對契約理論(Contract Theory)的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兩人鑽研的契約理論為多個政策及學術範疇提供了基礎,總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3萬美元)將由兩人平分。

契約理論對當代經濟學意義重大

契約理論是近三十年來迅速發展的經濟學分支之一,研究在特定交易環境下,分析不同合同持份者之間的經濟行為與結果。簡單來說,當代經濟就是由無數個契約締造而成,如工作契約、保險契約等。但是怎樣的契約是最符合雙方利益呢?換言之,怎樣是最互利呢?而不同的契約為什麼會有不同形式,需要不同的設計呢?兩位學者的研究,便着眼於此。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哈特及霍姆斯特羅姆創立的新理論工具,對了解契約與機構關係,及契約設計陷阱,具有重大價值;而且可以幫助類似學校、醫院和監獄等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解決契約問題,比如是應當國營亦或私有,教師、醫生和獄警應當拿多少工資,企業管理人員的收入應當多少來自獎金、多少來自股權等。

芬蘭學者荷姆斯壯(Bengt Holmström)。
霍姆斯特羅姆從小在芬蘭長大。

上世紀70年代,霍姆斯特羅姆提出「資訊內涵原則」(Informativeness Principle),為企業給管理層制定理想契約提供了標準。其中一項標準是,管理層的收入必須與績效考核掛鈎;而80年代,哈特提出的不完全契約理論(incomplete contracting theory/GHM model),給出了合約不可能兼顧所有可能性的證明,並提出了解決方案。

皇家科學院特別指出,兩位學者的研究領域也許聽上去並不驚艷,但是對當代經濟有極其重要意義。而且兩人致力於探索理論的實用性,對多個領域有重大貢獻。

都在歐洲長大

哈特與霍姆斯特羅姆雖然分別出生自英國和芬蘭,但是均在美國工作、主要研究成果也在美國取得。

其中,1948年出生的哈特畢業於劍橋大學,1974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1993年以來任教於哈佛大學,曾擔任經濟系系主任。

而1949年出生的霍姆斯特羅姆在本科畢業後負笈美國,1978年在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取得博士學位。自1994年後即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1999年到2012年曾擔任手機製造商諾基亞公司的董事。

哈特與霍姆斯特羅姆的當選毫無爭議,以至於我的第一想法是難道他們之前不是拿過了嗎?

結果公布後,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開玩笑說。

僅剩文學獎未開獎

2016年的諾貝爾獎已揭曉5項,目前僅剩文學獎得主將在13日公布。之前,生理學或醫學獎由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得;物理學獎由 David J. Thouless 、 F. Duncan M. Haldane 、 J. Michael Kosterlitz 三位英國物理學大師抱回;化學獎得主則是 Jean-Pierre Sauvage、 Sir J. Fraser Stoddart 、 Bernard L. Feringa 三人和平獎則頒發給了哥倫比亞總統 Juan Manuel Santos

值得一提的是,嚴格來講,諾貝爾在遺囑中並未交代設立經濟學獎。這一獎項是由瑞典央行在1968年創辦,而全名也是「瑞典中央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諾貝爾後人曾多次要求取消這一獎項。

1
自1969年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僅有1名女性獲得此獎項,獲獎者是2009年得主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

來源:衞報Businessinsider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