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美俄關係惡化:俄暫停銷毁核原料協議,美擱置敘利亞停火談判

刊登於 2016-10-04

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暫停與美國達成各自處理武器級鈈元素的協議。
10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暫停執行與美國就各自銷毁武器級鈈元素的協議;同日,美國政府亦決定擱置與俄羅斯商討在敘利亞落實內戰停火協議。

10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宣布暫停執行與美國就各自銷毁武器級鈈元素(weapons-grade plutonium)而達成的一項協議,並稱此舉是對美國「不友好舉動」的回應。同日,美國宣布擱置與俄羅斯就落實敘利亞停火協議而進行的直接談判,並指責俄方沒有履行義務,對俄方已經失去耐性。

我們想強調的是,俄羅斯採取這一舉措是被迫的。我們認同這項協議是削減核武器的重要步驟之一。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

為了削減核武器,美俄兩國早於2000年簽署處理武器級鈈的協議,協議要求雙方在各自的反應堆中銷毁34噸武器級鈈,但雙方隨後均未完成執行。直到2010年,兩國重新確認這項協議,並將協議執行期限推遲到2018年。

據俄方稱,中止協議的理由有兩個,一是「美國的對俄不友好舉動已威脅到當前的戰略穩定」,二是「美方無力保證履行銷毀多餘武器級鈈的義務」。普京表示:「我們已經履行了義務,建造了(執行協議的)企業,但我們的美國夥伴並沒有這樣做。」

普京又向美國拋出條件,指只有美國終止對俄的不友好政策,並帶頭撤銷對俄羅斯的所有制裁、彌補制裁期間對俄羅斯造成的損失,以及北約減少在俄羅斯周邊的駐軍,俄方才會重新考慮這項協議。

俄羅斯要麼是不願意、要麼是沒能夠保證敘利亞政權遵守莫斯科所同意的承諾。相反,俄羅斯和敘利亞政權選擇了實施軍事行動。

美國國務院聲明

在俄羅斯宣布暫停鎖毁武器級鈈後,美國國務院於同日發表聲明,宣布擱置與俄羅斯就落實敘利亞內戰停火協議所舉行的會談。

聲明指,俄羅斯與敘利亞政權對平民區的襲擊行動愈演愈烈,並將醫院這類重要基礎設施作為攻擊目標,又阻止國際救援組織對平民施以人道主義援助,這些都證明了俄敘兩國不願意遵守停火協議。不過聲明也稱,美俄會談雖然中斷,但美國會繼續使用與俄羅斯建立的溝通機制,分享反恐情報及通報行動,以避免在敘利亞的反恐行動受到干擾。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形容「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白宮新聞秘書厄內斯特(Josh Earnest)則表示,各方就敘利亞問題所花的耐心都被俄羅斯耗盡了。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則回應稱,對美國中止會談的決定感到遺憾。

今年9月,美俄曾主導敘利亞內戰各方達成為期7天的停火協議,以便聯合國等組織前往受困城鎮展開人道救援及物資派送工作。但在協議於9月12日至19日生效期間,敘利亞政府軍及反政府武裝組織持續交火,並互相指控違反協議。

其中在9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在空襲「伊斯蘭國」(IS)等恐怖組織期間,「誤炸」了敘利亞政府軍位於東部代爾祖爾省(Deir ez-Zor)的一個據點,導致至少83人死亡。

9月19日,聯合國及敘利亞阿拉伯紅新月會(Syrian Arab Red Crescent )的救援車隊在敘利亞北部省市阿勒頗(Aleppo)附近的反對派領地遭遇空襲,31輛救援物資卡車中有18輛被炸毁,造成至少12人死亡,而這些物資原定要送給阿勒頗被圍困區的7.8萬名民眾。美國政府事後稱,空襲行動「精密複雜」,判定並非敘利亞政府軍所為,並指俄羅斯要為此負責。事件導致聯合國於9月20日宣布停止在敘利亞的救援工作

最終,儘管美俄曾表示希望延長停火協議,但協商無法達成共識。

17000
據美國國務院,美俄兩國計劃銷毀的武器級鈈共計68噸,可生產約17000件核武器。

聲音

普京的法令預示着,美俄兩國就核裁軍達成的其他合作協議也面臨被削弱的風險。俄方在試圖告訴華盛頓,切斷敘利亞及其他問題的對話將付出怎樣的代價。

美國諮詢公司 Stratfor 的一篇評論

如果普京覺得他能霸凌美國,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件事(指俄羅斯單方面中止處理武器級鈈協議)讓我們再度認識到,美國的制裁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很大;普京總是忍不住去威脅其他國家,做出違背自己國家利益的事情。

美國民主黨眾議員、外交事務委員會委員 Eliot Engel

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反對派主要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敘利亞實行一黨制,緊急狀態法賦予該國安全部隊以極大的逮捕和監禁的權力,宗教衝突不斷,貪腐嚴重,人權狀況堪憂等眾多問題被認為是敘利亞內戰產生的背景。敘利亞政府軍得到了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援助。而反對派則獲得了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利比亞、卡塔爾、科威特等大多穆斯林國家,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支持。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BBC)

來源:BBC華盛頓郵報中新網Sputnik News路透社CNN美國之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