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我不怕說出來:用Facebook標籤挑戰性暴力的烏克蘭女性

她們經歷的性暴力故事中,男主角是家人、男友、上司、同事、老師、醫生、陌生人⋯⋯所有可能出現在你身邊的人。

端傳媒記者 周子同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10-03

#性與愛

「五六歲時,我發現表哥有戀童癖。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的童年也走向終結。他開始頻繁地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官,將我逼到角落還令我碰觸它。在你6歲的時候,很難反抗18歲的人,你也無法理解他的舉動。」

「我11歲時,有個男孩將手伸入我的裙底,並把手掌塞進我的雙腿之間。在學校,我們將這種行為稱為『塞入』。所有女孩子都很害怕,我們會一起去衞生間。但有時即使在公共場合,也有人會遭遇『塞入』,而圍觀的每個人都會笑⋯⋯」

「20歲的跨年夜,我喝醉了。7個男人把我帶到公寓,灌了我一整瓶伏特加。後來我被丟在公寓外面,赤裸着身體,他們把我的衣服扔出來,蓋在我身上。第二年夏天,我走在街上,一群人朝我喊『你把身體給了所有人』,爾後我就離開了這個城市。」

⋯⋯

今年夏天,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女性在 Facebook 掀起了一場反對性騷擾、性暴力的運動。她們通過講述自己遭遇的性侵犯、家庭暴力等經歷,向社會宣告「不,就是不!」(No Means No!)。

運動發起者是32歲的烏克蘭女記者 Anastasiya Melnychenko。她偶然在 Facebook 看到一則帖子,發帖者描述了他在公園偶遇一名被強姦的女子,並評價:「這個女人不應該在夜晚獨自出行。」

Melnychenko 感到憤怒,隨即想起自己6歲時遭遇性騷擾的經歷,便在 Facebook 發文,並打上主題標籤「 #ЯнеБоюсьСказати」(英:#Iamnotscaredtospeak,我不怕說出來)。

烏克蘭女記者推廣hashtag#IAmNotScaredToSpeak 引發病毒式傳播。
烏克蘭女記者推廣 hashtag #IAmNotScaredToSpeak 引發病毒式傳播。

Melnychenko 認為,受害者不需要為「性騷擾者」的行為找藉口:「我們不應被責備,強姦犯才需要被譴責。我並不怕說這個話題,也不覺得自己可恥。」

男性可曾想過,女性在一個在將其視為沒有生命的環境中成長是什麼感受——你什麼都沒做,但每個人卻覺得自己有權力,可以肆意侵犯你的身體。

Anastasiya Melnychenko

這個標籤就像一扇門,為長期沈默閉塞的社會開啟出口。Melnychenko 的帖子迅速擴散,一度傳至俄羅斯。兩國女性紛紛使用「#Iamnotscaredtospeak」標籤,公開自己的遭遇。

這些故事的主角為家人、男友、上司、同事、老師、醫生、陌生人⋯⋯所有可能出現在你身邊的人。

Melnychenko 解釋自己公開被性侵經歷的理由:「我知道很多人無法理解,我本無需做任何解釋。但不幸的是,這些人還是存在於我們身邊。因此,對於女性而言,我們必須勇敢說出自己經歷,讓這些惡行昭然於世。請發聲吧。」

在烏克蘭和俄羅斯,「緘口不言」是當地的社會文化,在公開場合談論自己的「不堪」更是社會禁忌。在俄羅斯,性騷擾往往被視為笑話,是西方社會「政治正確」的附屬品。女孩子不知道如何捍衞自己的權力,男孩子無法理解社會行為的底線,更無法意識到當對方說「不」的時候,便意味着「拒絕」。

沈默成為惡行的通行證。女性權利中心 La Strada 的烏克蘭發言人 Alona Zuchenko 表示,性暴力事件的真實數字令人難以置信——烏克蘭三分之一的女性是家庭暴力或性別暴力的受害者,然而僅有約10%的受害者會將真相公之於眾,更少人會選擇報案。

性別暴力的現象得不到改善,還與當地法律條款密不可分。在烏克蘭,家庭暴力並不屬於違法行為,作惡者只需要繳納與停車票相差無異的罰款金額。

而在俄羅斯法庭上,法官甚至將職場性騷擾案件判定為人類的正常關係。「如果沒有性騷擾,就沒有我們的下一代了」,來自2008年俄羅斯聖彼得堡法庭的判決書。

Melnychenko 認為,為受害者尋求正義的關鍵在於讓她們勇敢發聲,並喚起社會關注,改變社會固有結構和行為,才能在全世界改善性別暴力的問題。

在我的想像之中,黑暗和地獄從未離我如此之近。我從未想過在認識的女性朋友中,有許多是性暴力和性騷擾的受害者。難以想像,她們如何與這些痛苦經歷共同生活,又如何生活在沈默之中。這次病毒式的傳播行動,為許多人帶來打破沉默的機會,是意義非凡的。

藝術家 Artem Loskutov

今年9月,在烏克蘭和俄羅斯泛濫的侵犯女性權力的現象有望得到轉機。屆時烏克蘭議會或會批准《伊斯坦公約》(即《歐洲理事會防止和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和家庭暴力公約》),這是歐洲首部針對家庭暴力和女性暴力的條約。該條約的批准過必須設立相關服務機構,例如庇護所、醫療機構、熱線、心理諮詢、法律援助等。

3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調查數據則指,生活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女性,在衝突時期受到性別暴力的概率是其他地區女性的三倍。

聲音

我對這些女性感到敬佩,她們的勇氣將會帶來改變。

網友 Sunrise

全世界的人們應該一起對抗性別歧視、性犯罪的問題。第一個需要克服的問題是錯誤的觀念——認為性騷擾並不常見。

網友 Nigheanalcluith

來源:衞報BuzzfeedNewsdeeplyThe Organization for World Peace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