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蘇丹政府被指對達佛平民發動至少30次化學武器攻擊,造成逾250人死亡

刊登於 2016-09-30

達爾富爾流离失所的平民。
據聯合國估計,蘇丹達佛地區戰事爆發以來,已導致30萬人死亡,250萬人流亡國外。

9月29日,國際特赦組織(AI)發表報告,指控蘇丹政府涉嫌在2016年對西部達佛(Darfur)馬拉山脈(Jebel Mara)的村落發動至少30次化學武器攻擊,估計造成至少25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嬰兒和小孩,而最近一次化武攻擊就發生在9月9日。

國際特赦組織指,他們透過檢視衞星照片、並與倖存者進行逾200個深度訪談,亦曾將所得資料交予兩位獨立化武專家作分析評估,歸納出確鑿證據,顯示死傷者曾暴露於芥子毒氣(sulfur mustard)、路易氏劑(Lewisite)、氮芥(nitrogen mustard)等常用於化武戰爭的糜爛毒劑。但由於馬拉山脈一帶被封鎖,組織無法前往當地抽取土壤或村民血液樣本化驗。

報告亦指出,蘇丹政府軍對達佛地區發動空襲、焚燒當地房屋、搶掠平民的性畜、強姦婦女等等,並阻止聯合國維和部隊前往當地保護平民。

國際特赦組織危機研究主管 Tirana Hassan 對半島電視台稱,當地早就不斷受到無情的攻擊,也有違反人道主義的罪行,但目前狀況已嚴重至涉及化學武器:「使用生化學武器是『戰爭罪行』。我們收集到的證據顯示,蘇丹政權對平民直接發動攻擊,也並不懼怕此舉可能引來國際社會譴責。」

然而,蘇丹政府強烈否認曾對平民使用化武。蘇丹駐聯合國大使 Omer Dahab Fadl Mohamed 發表聲明,強調蘇丹政府根本沒有化學武器,並質疑國際特赦組織的報告「毫無根據」。他稱:「相關瘋狂指控的終極目的是製造混亂,幹預蘇丹正在進行的深化和平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的進程。」

我們沒有用化學武器對付平民,我們沒有使用任何化學武器。假如這種事情曾經發生,會非常容易被揭穿。

蘇丹外長 Ibrahim Ghandour

達佛的動蕩源於當地部落矛盾,而外界一般認為,當地的武裝衝突具體始於2003年,交戰一方為阿拉伯遊牧民族巴加拉族(Baggara)的「牧民武裝部隊」(Janjaweed),而外界指該部隊由蘇丹政府在背後支持,但蘇丹政府一直否認;交戰另一方,則是巴加拉族以外的一些定居部落,包括富爾(Fur)、札加瓦(Zaghawa)、馬撒利特(Masalit)等,他們所組成的武裝組織當中,規模較大的包括「公義平等運動」(JEM)、「蘇丹解放運動」(SLM)等。

2003年,JEM、SLM 等組織指控蘇丹政府壓迫非阿拉伯人,開始串聯發動武裝襲擊,目標包括警察局等政府部門及設施。蘇丹政府派出軍隊鎮壓,但卻一直處於下風,因此改變策略,放任「牧民武裝部隊」與 JEM、SLM 等戰鬥;早在1990年代中後期,「牧民武裝部隊」亦曾協助政府鎮壓一場由馬撒利特人發起的暴動。

各方陷入持續武裝衝突,其中「牧民武裝部隊」被指在政府幕後支援下,對達佛非阿拉伯平民進行有計劃的搶掠、強姦和種族滅絕屠殺;據聯合國估計,當地戰事自爆發以來,已導致30萬人死亡,250萬人流亡國外。

十數年來,在查德、尼日利亞等蘇丹鄰國,以至非洲聯盟、聯合國等斡旋之下,蘇丹政府與反抗勢力曾數度簽署停火協議,但均無法持續有效落實。自2006年,聯合國曾多次提出召集國際維和部隊並派駐達佛,但均遭到蘇丹政府拒絕;直至2007年,蘇丹才接受聯合國及非盟派出混合維和部隊 UNAMID 進駐達佛。

2009年,國際刑事法院(ICC)對蘇丹總統巴希爾(Omar Hassan al-Bashir)發出逮捕令,指他涉嫌在達佛地區犯下戰爭罪行和反人類罪;2010年,ICC 再度對巴希爾發出另一則逮捕令,指他涉嫌對達佛的富爾、札加瓦、馬撒利特三個部落發動種族滅絕。然而,巴希爾至今仍然擔任蘇丹總統。

1999
蘇丹於1999年簽署同意《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WC)。

蘇丹共和國

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國名源於阿拉伯語「Bilad-al-Suda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面積1,886,068平方公里,為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列表評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國家」,歸咎於軍政府在達佛戰亂問題上的專制統治。同時,南蘇丹於2011年1月9日舉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正式宣布獨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國際特赦組織半島電視台紐約時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