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世上首個3人共同生育的嬰兒,將開啟醫學革命還是倫理爭議?

刊登於 2016-09-28

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的醫學博士張進(John Zhang)。
負責這次生育技術的美國新希望生殖醫學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醫生 John Zhang。

英國《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週刊於9月27日刊登報導,宣告世界上首個由3人共同生育的嬰兒已經於今年4月6日誕生。這名約旦嬰兒有其父母的主要 DNA,亦有一名捐獻者的 DNA。

此次採用3人共同生育的技術,原是為了擺脫遺傳疾病。個案中的那位約旦母親,其 DNA 線粒體(mitochondrion)存在病變缺陷,導致過去兩名孩子都因萊氏綜合症(Leigh Syndrome)而喪命。線粒體存在於人體的各種細胞當中,為細胞提供能量,但只能由母親的卵子遺傳,會為孩子帶去母親的37組基因。

為避免再有孩子因遺傳病死亡,這對約旦夫婦前往美國求助,最終在紐約找到了新希望妊娠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的醫生 John Zhang,討論了多種方案之後,決定用替換線粒體的方式培育嬰兒。醫療人員將該母親提供的卵子中有缺陷的 DNA 剔除,並替換上一名健康女性捐獻者的卵子 DNA,再將卵子和父親提供的精子結合,培育出5個胚胎,最終有1個存活。

這個存活的胚胎在穩定後被植入母體,9個月後通過正常分娩出生。據醫療團隊稱,該名嬰兒至今健康狀況良好,且線粒體替換並不會影響這個孩子的大部分遺傳基因,例如頭髮、眼睛的顏色等都遺傳自父母,只有0.1%基因來自捐獻者。

這是一場革命。

倫敦國王學院幹細胞專家 Dusko Ilic

有醫學專家對此表示振奮,認為這預示着醫學新時代的開啟。但亦有反對聲音指這種做法存在倫理問題,也有安全風險。實際上,儘管這個醫學團隊來自美國紐約,但線粒體替換技術在美國並不合法,所以他們前往在此領域法律空白的墨西哥完成相關工作。目前,全球只有英國將這種技術定為合法,但當地仍未有實踐案例。

據《新科學家》的報導,其實早在1990年代已有科學家嘗試線粒體替換技術,當時同樣是將一名女性的卵子中的 DNA 線粒體替換進另一名女性的卵子,但培育出來的胚胎卻出現基因不健全,令相關技術一度被禁止。

另外,有醫學界人士指出,3人共同生育的嬰孩在理論上也早已誕生過。過往曾有醫學實驗嘗試將健康捐獻者的細胞質(cytoplasm)注入女性的卵子,藉此令不育夫婦能誕下嬰兒;由於細胞質中往往含有一些線粒體,這樣培育出來的胚胎理論上也擁有3個人的 DNA。但這跟此次的成功案例中的意圖和方法都不同,因此次醫療團隊是專門抽選線粒體作替換,為防止遺傳疾病而刻意為胚胎引入第三者的 DNA。

亦有醫學界人士擔心此次案例中約旦嬰兒的長遠健康。John Zhang 的團隊曾為嬰兒進行檢查測試,發現他目前只有不足1%的線粒體存在病變可能,而在一般情況下,約18%的線粒體存在病變才會解發問題;不過,仍有醫學專家指出,不排除病變的線粒體會快速自我複製,達到一定數量,該名嬰兒未來的健康狀況如何,還需要長期跟進觀察。

儘管倫敦國王學院幹細胞專家 Dusko Ilic 形容今次案例為醫療科學界的一場革命、好消息,但他也指出,個案可能會鼓勵其他人跟風去展開所謂的「幹細胞旅行」(stem cell tourism),並引發風險:「有欠缺耐性的人會急不及待前往缺乏嚴格規管的地方,去接受這種生育方法。」

聲音

拯救生命是合乎道德的事。

替換 DNA 的醫生 John Zhang

這種技術給許多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

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基因學教授 Darren Griffin

線粒體

線粒體(mitochondrion),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真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直徑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組織內阿米巴、籃氏賈第鞭毛蟲以及幾種微孢子蟲外,大多數真核細胞或多或少都擁有線粒體,但它們各自擁有的線粒體在大小、數量及外觀等方面上都有所不同。這種細胞器擁有自身的遺傳物質和遺傳體系,但因其基因組大小有限,所以線粒體是一種半自主細胞器。線粒體是細胞內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場所,為細胞的活動提供了化學能量,所以有「細胞的發電站」(the powerhouse of the cell)之稱。除了為細胞供能外,線粒體還參與諸如細胞分化、細胞資訊傳遞和細胞凋亡等過程,並擁有調控細胞生長和細胞周期的能力。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New ScientistBBCMother Board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