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富‧承傳

專訪施永青:你要了解這個世界,才有機會擁有財富

人人都說商家眼裏只有錢,施永青卻告訴你,累積財富的關鍵,是你有沒有關懷社會。只有真心關懷社會,了解身處之地,你才有機會創造財富。

特約撰稿人 古一月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6-09-26

#財富‧承傳

施永青幾位下屬對這位商界領袖有這樣的形容:「他是一個透明人」,這個老闆仿佛無事不可對人言。

「我跟他工作三年了,好像從未見過施先生巡視業務。他只每月來開一次例會,或公司有事情才會現身,是真正的無為而治……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施先生好像什麼都會講,沒有隱瞞似的…」

這天在中原集團(下稱中原)位於中環辦公室的會議廳中,施永青展現他招牌式親切笑容解說,也「透明」地分享了他創造財富,營運財富及令財富發揮最有價值的手段及關鍵。

他說:「一個人能否創造財富,取決於他有否具備關懷世界的眼光。」

「人活在客觀世界,第一件事要了解自己的處境,否則你就是陷自己於危殆。我讀書雖不算勤力,但我對自己身處的世界很關懷。保持好奇心,關心經濟、關心政治,知道更多,你就能作出更好的選擇。 」

了解這個世界,你才有機會擁有你的財富——施永青說。

追求公平 寧願創業

年輕的施永青確是一名關懷社會的熱血分子。中學畢業後,曾跑到工人夜校執教鞭,協助失學工人爭取權益,用知識改變命運。他崇尚公平公義,討厭工人被受剝削,這種性格,造就了他人生第一次創業。

那是1978年的事。香港佳藝電視台倒閉,沙田馬場開幕,香港經濟像一個氣球愈吹愈大,消費情緒過熱。

施永青憑藉兩年在地產公司的任職經驗,與舊同學王文彥兩個年青小夥子,勇字當頭,各自從褲袋掏出僅有的5,000元出來,合租一張寫字枱,靠着手上一些樓盤資訊,開始經營自己的地產經紀生意,是為「中原地產」的雛型。

「第一次創業源於走投無路。我學歷低,職場前途有限。我這個人有很強烈的公平感,我做半斤,一定要取回八両。打工不行,只有自己生意才可如此。再者,打工你要執行公司的指令,做人家想做的事情,我卻希望做自己認為有道理、有成效的事,這樣才開心。所以說,第一次創業,是性格使然。」

中原創辦人施永清。
中原創辦人施永青。

無為而治 共享成果

5000元加5000元的10,000元資本開始,到今天中原市值估計超過100億,在香港地產中介的龍頭地位,毋庸置疑。但施永青謙稱,營商,他只得兩道板斧。

「第一,報酬與貢獻要相稱,否則員工不忿氣,很難有心機打工。我奉行三三三制度,利潤的三分一要先分給員工,另外三分一給股東,餘下的三分一留給公司發展。這制度讓員工把你的生意看成為自己生意,做事也就特別落力。」

據那個把施永青形容為「透明人」的員工透露,過去一年,香港經濟伴隨外圍因素下滑,各行各業都叫苦連天,他們卻仍然每三個月獲派花紅,總數幾近月薪三倍。於是,施永青旗下公司的員工流失率比同業的低。

「第二,作為老闆,我會盡量給員工多點自主空間,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員工的創意和積極性便得以發揮,這原理好簡單。在營銷行業,上司常會迫員工跑數,但我不會。當員工都有持份者心態,市場及對手自會全方位的施予壓力,讓你精益求精,一定有成效得多。」

關懷社會 中原地圖

江湖傳聞,施永青見求職者,幾乎是來者不拒的。向施永青求證,他不置可否,只笑說他沒精挑細選。但施永青旗下六萬多名員工,屢屢想出創意點子,為公司獲利。最經典的例子,是在網絡營銷仍未普及的年代,中原便是首間利用互聯網及電子地圖向消費者提供地產訊息的公司。

中原電子地圖於1999年11月開始在網上提供服務,提供的資料除地圖外,還有樓宇用途、樓齡、層數、單位數目,以至交通運輸、飲食娛樂、康體消閒等資訊,大大提高了市場的透明度,方便了買賣雙方,亦成為現時香港人常用的地圖搜尋器,每日瀏覽次數達70萬。

施永青至今仍津津樂道,引以自豪,「記得當年我們投標做電子地圖,對手都是資訊科技公司或行內巨企,人人都覺得奇怪,中原地產為何會去做電子地圖? 人家以為我聘了什麼專家去執行,其實都是同事員工業餘操作的,公司見有資金,他們想試做,我便放手讓他們試。所以說,論電子地圖,我們比Google還要早呢!」

他說,中原地圖的成功,亦是源於關懷社會的視覺:「我們不急於收回成本,一心只想服務大眾,讓我們脫穎而出。」

經濟自由 獲人格自由

施永青放手讓員工嘗試,他自己亦是放開懷抱愛冒險的人。現年67歲,血管栓塞五成,他還去游渡海泳;去尼泊爾旅行,又攀上懸崖爬樹。這被太太形容為「頑童」的他笑着回味,「老婆嬲了我很久,她怕我跌死,但其實我了解自己,知道多粗的樹枝才可承托我的體重,旁人看來很危險,但其實很安全。」

跟他創辦免費報紙AM730一樣,人家笑他太冒險,「嫌錢腥」才會經營傳媒,他卻自信地認為免費報紙有路可走,有利可圖,於是豪擲1億港元去創業。結果,在香港媒體一致被認為進入冰河時期,他創刊23個月便賺錢,很多人都跌眼鏡。

施永青由1978年創立中原,到2005年創辦媒體AM730,累積財富達30億港元。他說,財富雖說是「身外物」,但卻對人生很重要:「如果你沒有一定的財富,有時難免要為五斗米折腰。財富能為你取得經濟自由。有了經濟自由,才有人格自由。」

以他的經驗,所謂經濟自由,要在創造財富之後,學懂累積財富,他舉出兩種渠道。「一是透過努力工作得來的收入,二是資產性的收入。一般人年輕時只能夠透過工作創造財富,但如果你把工作創造出來的財富全花光了,不作投資,那你以後就沒有資產性的收入。所以,別花光你的薪金,死慳死抵也要作一些投資。有了投資,你便有兩份收入了,你才不會輸蝕給別人。」

施永青在1994年成立了「施永青基金」,他手上持有的中原及AM730股份,現都全數撥歸基金所有。
施永青在1994年成立了「施永青基金」,他手上持有的中原及AM730股份,現都全數撥歸基金所有。

發揮財富最大值︰用在需要人身上

累積一定財富,就要學懂如何管理及運用財富。坊間有句名言——「花掉了的錢才是你的」,施永青卻認為「這是很狹隘的想法」,他反問一句,「有錢,一定要花在自己身上嗎?」

「我的生活相對簡單,不需要很多錢,亦不用過很奢華的生活才能享受生命。很多朋友說,花來花去都只是一疊銀紙面層的那幾張,那你還博命賺錢作什麼?我認為,一個人如果只為自己努力,一定受到限制,因為生命有限,享受能力也有限。你能吃多少?餐餐吃鮑魚都會膽固醇超標!」

施永青緩緩的說︰「你的價值,不應該只在你個人身上反映。當你的價值能在其他人的得益上反映出來,它才得以無限延展。把賺回來的錢用在有需要的人身上,那筆錢才發揮到最大作用。」

施永青在1994年成立了「施永青基金」,他手上持有的中原及AM730股份,現都全數撥歸基金所有。

基金的主要資助對象是中國農村,「中國內地的,我自己有工作隊、辦公室,自己選項目,自己監督項目的進度,檢查項目的效果,靠自己的組織去做,不是純粹撥款給人去做。」施永青說,除了中國農村,基金在孟加拉、敍利亞、蘇丹、海地、菲律賓等落後地區亦有作慈善工作,「那些不是我自己派人去做,是撥款給其他非政府組織去做,或者是聯合國那些去做。」

正如他經營基金,理念也如出一轍,「通過基金的幫助,能夠讓貧困的農民舒展自己的潛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