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世界馳名的意大利菜,很多人會立即想起經典的紅酒牛肉、小牛肉配吞拿魚醬、帕爾瑪火腿等令人饞涎欲滴的肉類菜餚。意大利北部以肉食為核心的美食文化已有數百年的傳統。
不過,在意大利北部大城市都靈(Turin,台譯:杜林),剛剛於6月當選的31歲新市長 Chiara Appendino 卻想要「搞搞新意思」。她近日宣布上任後的5年計劃,其中「首要工作」之一便是降低市民的食肉量,將都靈打造成意大利首個全面推動素食的城市。
據 Appendino 所在的五星運動黨(M5S)發布的62頁宣言稱,為了更好地進行城市規劃和保護公共土地,Appendino 鼓勵一種無肉(meat-free)甚至無奶(dairy-free)的生活方式。
五星運動

無獨有偶,西班牙的巴塞隆拿政府也於今年3月宣布該市為「素食者友好城市」,響應全球「週一無肉日」(Meatless Monday)活動。這項倡議活動,由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前成員保羅·麥卡尼(Paul McCartney)與他的女兒於2009年發起,倡導每週至少一天不吃肉,以減緩全球氣候變化速度及促進身體健康。
僅有政府的表態對素食倡議者來說還遠遠不夠。今年5月,動物維權組織 Anima Naturalis 曾在巴塞隆拿市中心發起一場行為藝術抗議活動,20名抗議者全裸地蜷縮在一個被保鮮膜包裹的巨大包裝盒中,用近似動物鮮血的顏料將自己塗紅,呈現出一種「盒裝人肉」的視覺衝擊效果,以喚起人們對動物權益的關注,敦促市議會儘快將「週一無肉日」具體方案提上日程,而不只是口頭承諾。
其實在歐美社會,宗教原因以外的素食者並不少見,餐館往往都有專門為素食者提供的套餐,甚至純素食餐廳也常常見到。有的人出於動物福利的角度,認為「肉食就是謀殺」;有的人出於健康或保持體重的角度,覺得吃素對身體更好;也有的人只是因為不喜歡吃肉或者什麼也不因為,在他們看來,吃肉或者不吃肉只是一種個人選擇而已。
不過由政府主導推廣素食卻是新鮮事,惹來許多肉食者和肉類生產商的抗議。

在都靈,如果你違背市長的意志,那你就沒有晚飯吃了。
有人認為,都靈民眾對政府行為不滿,可能因為他們不覺得吃肉與氣候變化有關。英國倫敦智庫「漆咸樓」(Chatham House)於2014年的一份報告就指出,「與其他行業相比,人們往往更容易低估畜牧業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報告指,世界各國政府為了達到節約能源使用、減少碳排放的目的,已採取了每年一定天數鼓勵熄燈、減少開車等措施,但相關思路卻一直沒有拓展到飲食領域。
不過,報告主要作者 Rob Bailey 稱:「這很難推行,因為在人們的共識中,無論對政府還是公民社會都不該干涉民眾生活,告訴他們應該吃什麼。」在都靈,就有批評者引用英國政治用語「保姆國家」(nanny state),形容都靈政府此舉過度干涉民眾的個人選擇,也有肉食生產商指責政府是在搞「肉食恐怖主義」(meat terrorism)。
當環境科學難題與公民權利主張在現代社會的十字路口相遇,如何作出妥協亟需考驗現代人的智慧。一方面,牛津馬丁學校(Oxford Martin School)的新研究顯示,農業和食品生產造成的温室氣體排放量已達到總量的25%,其中80%與畜牧業有關;另一方面,吃肉在全世界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背後的商業力量和市場規模也不容小覷。

早在去年10月,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表報告指香腸、煙肉、火腿等加工肉製品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時,就遭到許多食客和肉類生產商的強烈抗議。
此外,習慣於吃肉的人們也會擔心,只吃素食對營養均衡、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是否有影響。同樣在意大利,保守黨國會議員 Elvira Savino 最近就提出一項法案,如果家長強制16歲以下的孩子成為嚴格意義上的素食者,而不吃肉類、魚類、奶製品及其他動物產品(如蜂蜜、明膠等),將觸犯法律並可能面臨1年以下的刑期。
營養專家認為,素食者的菜單如果加上蛋類和奶類的話,對孩子的健康可算安全——不過家長需要特別留意孩子體內維生素 B12、維生素 D、鐵、鈣、蛋白質和纖維素的水平。
聲音
我們並不指望人人都成為素食者,但就食品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來說,僅僅技術上的變革是不夠的。選擇更加健康且有利於環境發展的飲食方案,將是向正確的方向邁出一大步。
我不反對任何素食者或素食主義,如果是成年人自主選擇的話。但我覺得如果家長將自己的意願以宗教狂熱般的方式灌輸給孩子,而罔顧適當的科學知識和醫療諮詢,那就太荒謬了。
現在到了各個城市都來談談吃肉問題的時候了。
保姆國家
來源:衞報、TheLocal、CityLab、Dailymail、Arstchnica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