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北韓宣稱新型運載火箭發動機試驗成功,南韓制定3K計劃應對

刊登於 2016-09-21

2016年9月20日,北韓平壤,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慶祝新型運載火箭發動機試驗成功。
2016年9月20日在北韓平壤,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慶祝新型運載火箭發動機試驗成功。

據北韓官媒朝中社於9月20日報導,北韓日前成功進行了衛星運載火箭新型大功率發動機的地面點火試驗。北韓聲稱,此舉是出於科研理由,但國際社會並不認可;美國、南韓及中國等均認為,北韓進行衛星運載火箭試射旨在發展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南韓日前亦表示制定名為 3K 計劃的戰略,一旦北韓使用核武,將直接瞄準北韓指揮部進行打擊。

為了從挑釁源頭遏制和應對北韓核武與導彈威脅,韓(南韓)美在不斷提高同盟能力,韓軍還在擴大自主應對能力,發展作戰執行體系和組織。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戰略企劃本部長林虎英9月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

據朝中社報導,北韓領袖金正恩在這次試驗中親臨現場,並要求北韓科學家和工程師為儘快發射衛星做好準備。他表示,北韓將為了開發和利用太空,將自主研製並發射更多不同用途的衛星,並努力在數年內擁有同步衛星。

不過早在今年2月7日,北韓為紀念金正日誕辰,聲稱發射了「光明星4號」地球觀測衛星時,南韓便認定其發射的是一枚遠程彈道導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亦對北韓「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執意以彈道導彈技術實施發射衛星」表示遺憾。

據中國國防大學教授王寶付介紹,衛星發射和彈道導彈發射在技術上是相通的,通過衛星發射活動來改進彈道導彈技術也完全可行。而彈道導彈可以用於裝載並發射核武器,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朝鮮不應進行與「彈道導彈計劃有關的活動」。

有分析認為,北韓此次點火試驗成功,意味其距離獲得遠程發射能力更近了一步。韓聯社亦預計,金正恩很有可能在10月10日(北韓勞動黨建黨紀念日)再次「發射遠程導彈對外挑釁」。

就在兩週前,北韓剛剛於9月9日宣布成功進行了第五次核試驗,且地震監測顯示此次為歷次核試驗中威力最大的一次。繼聯合國安理會今年3月通過對北韓的新一輪制裁後,本月19日在美國紐約揭幕的聯合國年度大會也將北韓核威脅問題列為討論重點。

南韓部署 3K 計劃應對北韓核挑戰

據南韓中央日報報導,為應對北韓的核威脅,南韓國防部推出了 3K 計劃的打擊策略,即在現有的「殺傷鏈系統」(Kill Chain)和「南韓型導彈防禦系統」(KAMD)的基礎上,再加上「大規模打擊報復作戰概念」(KMPR)。

據報導,3K 亦為3個階段:若北韓表現出挑釁徵兆,則用殺傷鏈消滅其地上尚未發射的彈道導彈;若北韓發射了未被消滅的彈道導彈,就先用 KAMD 進行攔截,再用 KMPR 對北韓指揮部大規模懲罰報復。

報導稱,KMPR 作為南韓國防部提出的一項新的遏制北韓的軍事對策,目前還停留在概念水平。不過南韓國防部高層當局人士表示,「早晚會讓 KMPR 達到可執行軍事措施的作戰計劃水平」。 另一名韓國國防部相關人士還稱,「若出現北韓即將發動挑釁的徵兆,也不排除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不過,南韓中央日報報導也表示,若金正恩躲到地堡,則 KMPR 將無計可施,屆時則需要部署其他戰術。

發射「火箭」或「導彈」的差異

據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劉天聰介紹,彈道導彈與民用運載火箭最大的不同有三點:一是載荷不同。彈道導彈搭載的是彈頭,可以是由高爆炸藥製造的常規彈頭,也可以是核生化彈頭,彈頭需要從大氣層外重返大氣層內,涉及再入的問題;而運載火箭一般搭載的是人造衛星,如果不是返回式衛星的話,不用考慮再入大氣層,將衛星準確送入軌道即可。二是控制與導航系統不同。彈道導彈的目的是將彈頭準確投送至目標,因此需要匹配彈頭的制導系統;民用運載火箭則是將目的物送入預定軌道。三是部署與發射方式不同,考慮到生存性和實戰隱蔽性,彈道導彈一般採取井下發射、公路機動發射或潛艇發射;而民用運載火箭在發射場公開發射即可。(資料來自新華社報導)

來源:韓聯社參考消息紐約時報BBC中文網美國之音新華社中國外交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