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美軍「誤炸」敘利亞政府軍據點,敘國內戰停火協議瀕臨崩潰

刊登於 2016-09-19

停火協議剛達成,美國宣稱「錯炸」敘利亞政府軍。圖為2012年10月2日,阿勒頗一個城市遭受轟炸後,建築物冒出濃煙。
敘利亞停火協議生效期間,當地的戰火也未有完全平息。內戰雙方都指責對方違反協議。

9月19日,是美國與俄羅斯原定商議的敘利亞內戰停火協議到期日,但雙方至今未公布下一步計劃,因此敘利亞很大機會從9月20日起又將重燃戰火。雙方曾在9月16日表態希望延長停火時間,但隨着9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聯軍「誤炸」了敘利亞政府軍位於東部 Deir Ezzour 省的一個據點,導致至少83人死亡後,俄羅斯及敘利亞政府憤怒指責美軍是蓄意破壞協議,停火的下一步談判也再無音訊。

而美國、俄羅斯原定在19日建立聯合軍事指揮中心,分享情報、合力空襲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及「敘利亞征戰陣線」(Jabhat Fateh al-Sham,前稱:努斯拉陣線),也已被證實計劃告吹。

華爾街日報引述敘利亞一名官員指,9月17日的「誤炸」導致83名軍人死亡,超過100人受傷。

聯軍本以為他們攻擊的是一個IS據點。

美軍中央司令部

襲擊發生後,俄羅斯立即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隨後與美國在會議上針鋒相對,互相指責對方破壞和平協議。美軍中央司令部當日稍早已發表聲明,指聯軍誤以為那是一個 IS 的據點,且此前曾多次追蹤該地區,但結果誤炸了敘利亞政府軍。聲明對「意料之外的喪生」表示遺憾和抱歉。澳洲總理在18日也承認,澳洲軍隊也參與其中,他也指事件是誤炸,並表達了歉意。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則指責聯軍:「就算執行任務的飛行員不是聽從華盛頓的指揮(故意轟炸),那也是過失犯罪,也是給伊斯蘭國恐怖組織(IS)提供直接幫助。」他還指責在美國勢力範圍下的敘利亞反對派組織違反停火協議。

而受俄羅斯支持的敘利亞官方亦表達了相同的看法,認為行動並非誤炸,而是計劃好的。

但美國否認這種指控,華盛頓郵報引述一名官員稱:「難道我們炸錯了人就是為了毀掉一個協議?這太荒謬了」。紐約時報則報導指,17日聯軍行動前,一名駐卡塔爾的美軍官員曾致電俄方,示意將轟炸一個他們認為是 IS 據點的地方,俄方當時未表示反對,也未曾提醒該處有敘利亞政府軍。但在轟炸進行了20分鐘後,俄方突然告知美軍他們轟炸了敘利亞政府軍。

自9月12日停火協議生效後,美俄一直在互相指責,而敘利亞境內也持續有轟炸在進行。反對派組織指政府軍與俄羅斯在轟炸阿勒頗(Aleppo),但俄方18日否認了指控。

救援物資仍未抵達阿勒頗

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18日說,俄國和敘利亞政府雖然同意執行協議,但卻持續打擊反對派組織,在這種情況下,國際救援也尚未進入阿勒頗,所以美國不會與俄國展開協議中商定的反恐軍事合作。

12日的停火協議原本包括要準許救援人員進入被敘利亞政府軍包圍的阿勒頗,提供物資。但如克里所說,直到18日,聯合國的救援隊伍和物資仍在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因敘利亞境內未開出一條安全通道,而不能抵達阿勒頗。而阿勒頗城內則因為持續的食物短缺,不僅物價飛漲,大米漲價到2.5美元/公斤,糖漲價到5美元/公斤,麵粉更已耗盡,許多人已在吃草和樹葉。

美俄曾在今年2月成功聯手推動過敘利亞停火協議,但短短一個月後,隨着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武裝陣營的和平談判陷入僵局,內戰各方再度爆發武裝衝突,並持續至今。

50
敘利亞內戰超過5年,除了造成50萬人死亡外,還造成數百萬人流離失所,衍生的難民危機已經是二戰以來最為嚴重,而且令敘利亞成為 IS 等極端組織招兵買馬之地。

聲音

敘利亞政府和它的盟友們想要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我們對未來會發生的事並不樂觀。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 Nour al-Dine al-Zinki 代表 Yasser Ibrahim al-Youssef

很矛盾的一點是美國中央司令部說它曾通知俄國軍方會轟炸這一地區,而他們以前也多次打擊過這一區域。

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敘利亞問題專家 Andrew J. Tabler

敘利亞內戰

敘利亞內戰是指從2011年持續至今的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之間的衝突。反對派主要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台。敘利亞實行一黨制,緊急狀態法賦予該國安全部隊以極大的逮捕和監禁的權力,宗教衝突不斷,貪腐嚴重,人權狀況堪憂等眾多問題被認為是敘利亞內戰產生的背景。敘利亞政府軍得到了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援助。而反對派則獲得了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利比亞、卡塔爾、科威特等大多穆斯林國家,以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支持。聯合國報告稱敘利亞政府軍及敘利亞反對派均犯下了包括謀殺、法外處決、酷刑等侵權行為在內的戰爭罪行。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BBC)

來源:華爾街日報衞報BBC紐約時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