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科學家不用卵子孕育出老鼠胚胎,人類未來或不需要母親?

刊登於 2016-09-15

科學家研究出用皮膚細胞取代卵子來培植胚胎。
科學家研究出用皮膚細胞取代卵子來培植胚胎。

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科學家團隊近日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報告,宣告成功透過將精子注入一個名為「單性繁殖胚胎」(parthenogenotes)的無活性胚胎,孕育出30隻健康的小老鼠,成功率達24%;而且,這種方式不同於一般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方式,反而更像體內其他細胞的有絲分裂(mitosis)方式。

這讓科學家相信,最終或能將這種技術應用到人類繁衍,利用人類精子和其他非卵子的人體細胞來做人工授精,解決女性不育問題;或實現兩名男性成為嬰兒的「雙親」,甚至應用同一名男性的身體細胞和精子來孕育嬰孩。不過,負責相關研究的巴斯大學生物化學教授 Anthony Perry 指出,類似構想暫時尚在「天馬行空的思辨階段」。

我們的發現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從1827年人工授精第一次出現開始,該項技術一直被限制在生殖細胞之間。我們的技術讓身體的任何細胞都可以用來做人工授精。

英國巴斯大學生物及生物化學系教授 Anthony Perry

這項研究,最先源於科學家團隊的一次失敗嘗試──通過科學手段誘導未受精卵子發育,但這些被強制誘導的「單性繁殖胚胎」由於未經正確的基因編碼,總在數天後便死亡。但當科學家隨後發現,利用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技術,將精子注入這些「單性繁殖胚胎」,可以將整個過程逆轉,並產生出健康的受精卵。

目前,研究人員將目標集中在破解卵子受精這一「神秘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例如,科學家早前發現,在相關過程中,卵子需要將精子的 DNA「化學外衣」撤底脱掉並「變裝」,才能終止精子原先的行為模式,令其演化至胚胎。但這個「變裝」過程對科學家來說一直是一個謎團。

聲音

這項令人興奮的研究可以幫助人們對自身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對生殖和繁衍的奧秘做出新的解釋。未來不孕不育可能會徹底被解決,儘管這可能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資助相關研究的英國醫學研究理事會(MRC)的 Paul Colville-Nash 博士

人工授精

是指採用人工而非自然交配的方法,將精液輸入雌性的子宮或子宮頸的授精過程。現代人工授精技術最早在乳牛業發展起來,用改良性狀的公牛精液來讓母牛受孕以提高產奶量。人類的人工授精主要作為治療不孕不育的輔助生殖技術,但近來也不少人利用捐精者提供的精子使女性無需男性夥伴便可懷孕生子。人工授精主要目的是讓女性不通過性交行為便可輸精至陰道或子宮並受孕。(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每日郵報金融時報網易科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