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掌權27年的烏茲別克總統去世,中方稱失去「真誠的朋友」

刊登於 2016-09-03

烏玆別克總統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
烏玆別克總統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於當地時間9月2日去世。

被稱為「亞洲最專制領導人」的烏茲別克共和國總統卡里莫夫(Islam Karimov),於當地時間9月2日晚因腦溢血救治無效去世,結束了其長達27年的統治,得年78歲。

根據其本人遺囑,烏茲別克將於9月3日在卡里莫夫的故鄉、該國第二大城市撒馬爾罕為其舉行國葬。

烏茲別克政府及議會發表聲明,稱卡里莫夫是真正的歷史偉人。中國外交部也稱他為「真誠的朋友」,肯定其為兩國關係發展做出的長期努力。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示,卡里莫夫是「為中亞的安全和穩定做出貢獻」的領導人,他的去世是「烏茲別克人民的巨大損失」。

有評論認為,由於烏茲別克與中國同屬由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國家,且該國在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卡里莫夫的去世對該國的政局影響將備受中方關注。

卡里莫夫總統的不倖逝世,不僅是烏茲別克人民的巨大損失,也使中國人民失去了一位真誠的朋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卡里莫夫出生於1938年,在家裏的7個孩子中排行第6,在蘇聯的一所孤兒院長大。他曾於該國首度塔什干就讀工程學及經濟學,並於1964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89年,卡里莫夫當選烏茲別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成為最高領導人;隨後又於1990年兼任總統。

隨着蘇聯解體,卡里莫夫於1991年8月31日宣布烏茲別克脱離蘇聯獨立,並於同年12月29日的總統大選中以86%的得票率獲得連任。不過這次選舉被指存在舞弊,包括利用國家機器進行競選活動,及誇大點票結果等。

1995年,烏茲別克舉行全民公投,將下一次總統選舉推遲到2000年。2000年1月9日,卡里莫夫又以91.9%的得票率獲得連任,就連他的競選對手 Abdulhasiz Dzhalalov 都將票投給了他,並承認自己只是用來製造民主表象的。美國批評該次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平,選民沒有選擇的權利」。

2002年,該國再次舉行公投,將總統任期由5年延長至7年。卡里莫夫後來又分別於2007年和2015年兩度均以90%以上的得票率再獲連任,直至在總統任期內病逝。

卡里莫夫在任期間對國家進行高壓管制。在經濟上,國家獨立的前15年中,卡里莫夫施行了比斯大林時期的5年計劃更加保守的經濟政策。他對進口貿易徵收70%的重税,同時關閉國內貿易市場,禁止發展私有制,施行嚴格的價格管制。

在政治上,卡里莫夫政府對新聞進行控制,嚴厲打壓反對聲音,限制其他政黨組建。據西方媒體報導,該國2005年時被關在監獄的持不同政見者高達6000至1萬人。聯合國2002年的一份報告也指,該國存在嚴重的酷刑問題,包括「電刑、水溺、強姦、射殺、野蠻毆打」等。2002年,甚至有兩名卡里莫夫的反對者因「水壺事故」而被開水燙死。

面對烏茲別克人口密度頗高的問題,卡里莫夫自1990年代末開始發起「絕育」運動,更於2010年推行強制計劃生育政策,下令生育超過兩個孩子的育齡婦女必須接受結紮或摘除子宮等絕育措施,長期遭到國際社會譴責。聯合國反對酷刑委員會曾於 2007年發布報告指,烏茲別克有大量強迫節育或移除生殖器官的案例,許多婦女甚至因此而遭丈夫拋棄。

該國最大的反對派是名為「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的伊斯蘭民兵組織,成立於1991年,其目標為推翻卡里莫夫的統治,創立伊斯蘭教法統治的國家。

5
卡里莫夫掌權27年,連續擔任5任總統。

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

烏茲別克伊斯蘭運動(Islamic Movement of Uzbekistan,IMU,簡稱烏伊運)是一個成立於1991年的伊斯蘭民兵組織。該組織由託希爾·尤爾達舍夫和曾作為前蘇聯傘兵部隊成員的朱瑪·納曼幹尼創建,兩人都是來自費爾干納盆地的烏茲別克族人。該組織成立的目標是推翻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的統治,並創建一個由伊斯蘭教法統治的國家。該組織除了在塔吉克斯坦和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北部地區活動之外,烏伊運還在1999年和2000年對吉爾吉斯斯坦南部發動了一系列襲擊事件。但是在2001年烏伊運和塔利班並肩作戰,在阿富汗對抗以美國為主導的聯軍,在此期間該組織遭遇嚴重打擊。在戰鬥中納曼干尼被擊斃,而烏伊運的殘餘成員被迫逃往各地。尤爾達舍夫和數目不明的武裝分子與殘餘的塔利班武裝分子逃往位於巴基斯坦西北聯邦直轄部落地區的瓦濟里斯坦地區。從此之後據報導烏伊運在瓦濟里斯坦開設了訓練營,並吸納了其他一些意圖推翻巴基斯坦政府的武裝組織。儘管尤爾達舍夫偶爾發表宣言,並且由傳言稱該組織以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Islamic Movement of Turkestan,IMT)的名義重新開始活動,但是沒有可靠的證據顯示該組織在除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地區以外的中亞地區還有活動。(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新華網人民網BBC星島日報Telegraph鳳凰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