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梵互釋善意,但「誠意」能否破除建交障礙?

刊登於 2016-08-30

圖為2014年11月26日,梵蒂岡有中國信徒參與彌撒。
圖為2014年11月26日,中國天主教徒在梵蒂岡參與彌撒。

梵蒂岡國務卿、樞機主教帕羅林(Pietro Parolin)於8月27日在公開演說中表示,梵蒂岡希望能改善與中國大陸數十年來的緊張關係,他認為兩國改善關係甚至建交,對全世界都有益處。8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回應稱:「中方對改善中梵關係始終抱有誠意,並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目前,雙方接觸對話渠道是暢通、有效的。」

華春瑩續稱:「我們願繼續本着有關原則與梵方共同努力,繼續進行建設性對話,相向而行,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1949年以後,由於梵蒂岡一直承認遷台的中華民國政府,因此中國大陸未與其建立外交關係。此後由於梵蒂岡與中國大陸在主教任命權、教會制度等問題上長期爭執,導致雙方建交困難不斷,雙方關係也以衝突與摩擦居多。

但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2013年就職後,一直尋求改善雙方關係。2014年8月,教宗方濟各訪問南韓時獲準飛越中國領空,他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國人民發送問候電報;2015年1月,教宗方濟各結束訪問菲律賓時途經中國領空,再次向習近平和中國人民問候,並表示願在任何時間訪問中國大陸。

由於梵蒂岡是台灣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在帕羅林表態後,台灣外交部於28日回應稱:「已掌握帕羅林談話,會密切關注。」而台灣副總統陳建仁將於9月2日訪問梵蒂岡。

各方都期待教廷與中國的關係將有新的發展、進入新的時期……這不僅將造福中國的天主教徒,也將造福整個中國,全世界最偉大的文明古國之一。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

帕羅林於27日在意大利北部城市波代諾內(Pordenone)發表演説時,公開透露梵蒂岡希望與中國大陸建交。但他也承認,梵蒂岡與中國大陸之間仍有許多複雜的問題有待解決。輿論普遍認為,主教任命權、中國三自愛國教會及台海問題,是雙方建交的三個主要障礙。

7月31日,香港教區樞機主教湯漢撰寫題為《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共融合一》的文章,透露教會與北京之間已有未公開的初步協議,並形容協議是「人間對話的典範,雙方關係正常化的開始」。

湯漢表示,雙方關係中最敏感的議題是中國天主教會的主教任命問題。他指雙方談判的目標是既不損害天主教任命權,也不會被視為對中國政府管控的干預,因為天主教會選立主教時雖有自己的原則,但也可參照「越南模式」因地制宜——梵蒂岡選出越南主教後,須經越南政府確認後才可任命。

湯漢指中梵若成功建交後,獲中國政府認可的「地上教會」與接受梵蒂岡領導的「地下教會」的主教將共同組成完整的中國主教團。但他也認為,雙方對話與談判將經歷漫長過程,不能期望一次解決數十年的問題。

香港教區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曾表示,對中梵關係進展不樂觀,因為中國大陸此前有多間教堂十字架被拆,令他質疑梵蒂岡高層對中國是否有足夠了解,並擔心此項協議會將主教委任權交給一個「無神論政府」。

今年4月,中國時隔15年後再次以高規格召開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習近平在會上要求宗教工作應「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550 萬人
據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數據,中國大陸現有天主教徒數量為550萬人。

聲音

對舉世追求秩序、和平、有成效同居共存的所有國家人民而言,我相信這(改善中梵關係)也將帶來好處。這個世界已被太多的緊張和衝突所撕裂、傷害。

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

中梵關係之所以複雜,皆因教廷不單是主權國家,更是道德體(moral entity)。中梵談判不是單純博弈,更涉及道德原則和宗教信仰。縱使主事的教廷官員可能以純外交立場處理問題,但在地信徒,卻不會簡單跟隨教會高層的主旋律起舞。

自由撰稿人莫哲暐

三自愛國教會

三自愛國教會或稱三自教會是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其執政黨中國共產黨認可並控制(在政治方面領導)的「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國基督教教會。中國大陸的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但邊緣化的中華東正教會未建立全國性教務組織或各級「愛國會」組織)三大教派三自愛國教會各有一套組織體系。中國大陸境內拒絕接受中國政府領導的基督新教教會被稱為家庭教會。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的「三自愛國運動」中,反對宗教組織受到外國勢力的干涉,其字面意義與以前大同小異:自治,指教會內部事務獨立於國外宗教團體之外;自養,指教會的經濟事務獨立於國外政府財政和國外宗教團體之外;自傳,指完全由本國教會的傳道人傳教和由本國教會的傳道人負責解釋教義。(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中國外交部明報路透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