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5日,備受爭議的法國「布堅尼」(Burkini,伊斯蘭罩袍式泳衣)禁令在法國乃至英國繼續掀起熱議。兩國各界人士意見不一,且針鋒相對。例如法國總理支持禁令,但教育部長反對;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對布堅尼的負面解讀,又遭到英國著名作家J.K 羅琳的批評。英國倫敦市長又與法國巴黎市長同聲同氣譴責禁令。更有一群倫敦民眾在法國駐倫敦大使館前身穿布堅尼開沙灘派對,以示抗議。
不論是什麼種族、秉持何種宗教信仰的人,都不應該由別人來告訴他該穿什麼不該穿什麼。全球,尤其是法國,正蔓延着伊斯蘭恐懼症,在這種時刻展現團結尤為重要。
法國禁穿布堅尼,英國民眾、作家、市長都看不下去
由於接連遭受伊斯蘭極端分子的恐怖攻擊,法國15座城鎮最近先後以「安全顧慮」為由,禁止在海灘穿着布堅尼。8月23日,網絡盛傳的一組照片更顯示,尼斯市(Nice)海灘上四名武裝警察圍着一名女性,要求她脱下身上的布堅尼泳衣,原因是該服裝並未「遵守良善道德及世俗主義」。
雖然隨後有證據顯示,這似乎只是場誤會,但事件仍舊引發廣泛爭議。25日,一群穿著布堅尼、比堅尼、「波卡」罩袍,甚至是基督教牧師斗篷的英國示威者,來到法國駐倫敦大使館前開「沙灘派對」,更運來沙子堆成沙丘,手舉「你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標語,表達對禁令的不滿。
示威活動的組織者認為,作為一個開放社會,就要接受和理解女性因宗教信仰而穿布堅尼。而身為基督教牧師的 Jenny Dawkins 則身穿牧師斗篷,指女性因為履行宗教信仰而選擇服裝卻遭到禁令,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她反對布堅尼禁令。
在網絡上,《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作者J.K.羅琳則以一條轉發過5萬的 Twitter 對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開火,後者在24日剛剛宣布將參選明年的法國總統大選,同日,他形容穿布堅尼是基於「激進的政治化的伊斯蘭主義的效忠」而對大眾做出的「挑釁」行為。羅琳25日的 Twitter 說,薩爾科齊將布堅尼稱為一種「挑釁」,似乎是在說女性在應不應該遮蔽自己身體這件事上,「總是要先問過別人」(always asking for it)。
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正好在25日到訪巴黎,在與巴黎市長伊達戈(Anne Hidalgo)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他特地提到布堅尼禁令事件,指自己是一個「女權主義者」,「我不認為有任何人該告訴女性該穿什麼,又不該穿什麼」。伊達戈也同意他的觀點,指當局應該把力氣花在鞏固社會凝聚力上。
法國政界觀點不一,法庭將如何判決?
在法國國內,總理瓦爾斯( Manuel Valls)和教育部長 Najat Vallaud-Belkacem 代表了政界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Najat Vallaud-Belkacem 作為女權支持者,她嚴厲批評布堅尼禁令,指事涉人身自由,還放任了人們言語中的種族主義,並警告禁令會加劇因恐怖襲擊而造成的社會高壓,不應該「火上澆油」。
但總理瓦爾斯就否認禁令與種族主義的關係,直指「這是一種壞解讀」,他認為布堅尼本身就代表着「對女性的奴役」,因此支持市長們在地方範圍開展短期禁令。法國中間偏右派國會議員布瓦葉(Valerie Boyer)也持相似觀點,她早前曾說,不管是「波卡」、「希賈布」或是其他什麼形式的伊斯蘭頭巾,都是「對女性性別的限制,對人的否定,對自由、平等和友愛的限制」。
事實上,法國人權聯盟(Human Right League)早前已針對尼斯低等法院禁止布堅尼的決議,向法國最高行政法庭提出上訴,案件25日在行政法庭進行審理,當地時間26日下午3點後就會宣判。分析認為,最高行政法庭的判決也將影響到全國其他市鎮是否加入對布堅尼的禁令。
聲音
今天我們被禁止去沙灘,明天呢?街上?再過一天我們就會被完全禁止實行我們的信仰了?
女性應該能夠自己選擇穿什麼,無論是比堅尼還是布堅尼,都一樣。
穿著特異的服裝,而不是游泳時通常會穿的服裝,在這種情況下確實只能被解讀為一種簡單直接的宗教符號。
布堅尼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