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香港出現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

刊登於 2016-08-26

本港出現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圖為寨卡病毒主要病媒埃及伊蚊。
8月25日,香港確診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圖為寨卡病毒主要病媒埃及伊蚊。

8月25日,香港確診首宗外地傳入寨卡病毒感染個案,患者為一名38歲女子,過往健康記錄良好。她曾於8月6日至20日到加勒比海的聖巴泰勒米島旅遊,期間曾被蚊蟲叮咬,並於20日出現關節痛和紅眼病等寨卡病毒感染病徵,但並沒有發燒。她於23日到私家醫院門診求醫,院方安排為她驗血及驗尿,25日傍晚化驗結果顯示對寨卡病毒呈陽性反應。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表示,目前這名女子情況穩定,已入住基督教聯合醫院的無病媒(無蚊)環境接受隔離治療,並且已將個案通知世界衞生組織,將會密切監察最新發展。他還透露,和這名女子一同旅行的另外3人至今沒有出現病徵。

這名女子居住於將軍澳日出康城,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工作,返港後曾在市區逗留,並到過清水灣。食物環境衞生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表示,當局26日將派員前往她的住所和工作地點及返港後逗留過的地方進行調查及滅蚊工作。

寨卡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傳播,病徵包括皮疹、發燒、肌肉或關節痠痛等,但一般症狀輕微且僅持續數天。目前較受關注是該病帶來的不良影響,世界衞生組織的報告顯示,目前研究基本認為寨卡病毒是「小頭症」和吉巴氏綜合症的成因。

南美是寨卡病毒感染最嚴重的地區,目前巴西至今已有逾8萬宗確診個案。此外,中國內地和台灣也已分別錄得22宗和6宗經外地傳入的個案。

100000+
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表示,每年有超過100000人從中美及南美來港,因此香港有寨卡病毒從外地傳入的風險,需要做好相關防控措施。

小頭症

小頭畸形(microcephaly),又稱小頭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它指的是一個人的頭圍相對於其年齡與性別的平均值小三個標準差以上的狀況。小頭畸形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會在生命的最初幾年出現。多種的發展狀況或染色體異常都可造成小頭畸形。一般而言,有小頭症的人的預期壽命會減短。受影響的新生兒常有着許多的神經缺陷及癲癇發作(seizure)。嚴重的智能發展缺陷是常見的,但運動機能(motor function)的障礙可能要到較後來才會展現。驚厥(Convulsion)也是可能出現的。小頭症沒有特定的療法。歷史上知名的小頭畸形患者有路易十二和弗朗索瓦一世的弄臣多里布來(Triboulet)等。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香港政府新聞公報香港01商業電台星島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