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香港政治研究:大陸移民較支持建制派,但仍有逾六成政治取態未定

刊登於 2016-08-24

有研究指如中國輸出移民,可影響亞洲各國政治。
有研究指,相比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中國大陸移民整體更加支持香港建制派。

近日,馬嶽、黃鶴回及林蔚文3位香港政治學者共同發表學術論文,其中指出,中國大陸移民持續輸入香港有利於親北京建制派的選情,因為相比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中國大陸移民整體更加支持香港建制派。研究指,大量中國大陸移民輸入、建制派取得移民支持,與香港社會民主訴求提高但建制派選舉得票卻持續上升這一矛盾現象不無關係。研究還指,隨着中國大陸移民持續增加,香港民主運動或遭遇更多阻滯;另一方面,輸出移民或會成為中國影響鄰近國家地緣政治的工具。

不過,研究同時發現,這些在港的大陸移民當中,有63.7%尚未有固定的政治取態。相關研究所得,亦引發關於如何加快移民「社教化」(socialization)的討論。

論文題為《移民及民主:香港大陸移民的政治經濟》(Migrants and Democratizati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Immigrants in Hong Kong),發表在8/9月號的學術期刊《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之上。馬嶽為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黃鶴回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林蔚文則為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

論文利用的數據庫是「亞洲民主動態調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在2012年的數據,但對「移民」這一概念未做年代上的區分,與過往許多針對「新移民」的研究不同。不過,論文在後段嘗試將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的移民數據排除在外,最後證明與整體移民的調查結果傾向一致。

移民更傾向於接受政治現狀,而更少會去同情可能要求進取變革的反對派。

論文

建制支持者過半為移民,逾六成移民無明顯政治取態

論文指,建制派的支持者中,中國移民約佔56%,而泛民主派的支持者中,香港本地人約佔66%。此外,移民也比本地人更願意承認自己的親建制政治取向,比率相距6%。研究還發現,相比起低學歷的移民,有大學學歷的移民更願意承認自己支持建制派。

不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隨後在 Facebook 質疑,若以縱列百分比(column percentages)來看,推算移民中不確定支持建制還是泛民的最多,佔32.8%,遠高於本地人的17.6%,而支持建制的倒只佔移民總體的11.4%,不過仍然高於本地人的8.6%。就此,李立峯認為事實上「移民不是真的特別喜歡建制,他們只是的確遠較本地出生的市民少支持泛民,和很多不確定而已」。

此外,研究還就對「國家」的自豪感、對中國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對香港經濟狀況的評價作分析。其中,相比香港本地人,移民有更強烈的「國家自豪感」、也更信任中國政府,對香港經濟的評價也更積極。

而在移民當中,相比於男性,女性就以上3項的評價整體較低;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更信任中國政府;年長者比年輕者更對「國家」感到自豪;有大學學歷的移民較看好香港經濟。

研究認為,以上結果可以反映出,相比起政治因素,經濟因素(即改變生活水平的目的和誘因)是中國移民到香港的較主要原因。

分析原因:「自我選擇」註定移民更支持政府

為什麼移民會更加支持建制,更有國家自豪感呢?研究分析指,這很大程度上是由移民的「自我選擇」 (self-selection)過程決定,因為移民是在對移民目的地現狀較為滿意的情況下,才選擇移民,所以更不傾向支持要求改變現狀的反對派。而這種狀況投射在香港,就表現為內地移民在政治取態上表現得更加保守,在選舉中更加親北京。

研究也證明,隨着移民在港居住時間越久,其政治取態會和本地人越來越接近,但是這種「社教化」的過程卻很緩慢。以對中國政府的信任程度為例,移民平均要在港居住40年,才會在這一取態上和本地人達到完全一致。

因此,三位學者在研究中表示擔憂,認為越來越多內地移民進入香港,將有助於香港建制派崛起,令香港未來的民主運動受阻。文中也指出,雖然香港民主派一直都有懷疑香港政府與北京合作引入更多新移民以鞏固統治,但「香港的特別之處在於,(香港)不是一個能抵抗這個趨勢的自主政權」。

三位學者將越來越多內地移民進入香港,也劃歸為香港民間反對聲音漸長,卻無阻建制派在選舉中表現良好的原因之一。不過研究也指,這種矛盾狀況,也由於建制派陣營一直「積極培育基層政治機器」。

研究還基於移民影響香港政治的結論作了進一步分析,指中國甚至可以「輸出」其龐大的人口到亞洲的鄰近民主國家,令這些政治取態更保守、更同情「中國模式」的移民可以對鄰國的選舉政治產生重大影響。三位學者認為:「隨着來自中國的資本和勞動力在全球留下印記,再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這種政治影響不可小覷。」

聲音

社教化或同化的速度,可快可慢,沒有一個數值是不可逆轉。但當中國經濟發展經歷高速增長、民族主義瀰漫,而領導人強調要有制度自信、唾棄「西方」或「普世」價值、高舉中國特色時,未來新移民接受社教化的誘因相信會愈來愈少。

香港大學前《學苑》總編輯梁繼平

終於有權威的學者,證實新移民的投票取向傾向建制派。這是可以理解,因為教化過程需要時間,起碼要十年八載。但每天150個,來的速度是遠遠快過教化的速度。所以,取回審批權,大幅減配額,是非常重要!

香港新民主同盟區議員譚凱邦

反過來的另一種態度,則是接受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移民政策的現實,在向政府再爭取也是白爭取的前提下,唯有主動接觸移民,以友善的態度向他們大事宣傳香港的核心價值,不問出生地而只問信念,鼓勵更多的梁天琦可以出現。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梁啟智

有了研究,左膠就不可以說「只要新移民融入香港就會支持民主發展」了。但,都是不多言了,反正我這麼說,就會被說是「法西斯」。雖然我見到的內地生都很融入香港,很珍惜民主的權利,但似乎低學歷、低收入的新移民,不是這麼想……

香港網友

文章的重點結果之一是移民較本地出生的人在社會和政治態度上保守,這是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只是,你要趕走他們,限制他們的數量,還是盡力爭取他們的支持,希望改變他們的態度?數據本身,對這個問題,是提供不了答案的。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

80
自1997年到2014年,共有約80萬人從中國大陸通過「單程證」移民香港。

單程證審批權

《基本法》第22條規定中國其他地區的人士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須辦理批准手續。內地居民如欲來港定居與家人團聚,須向其內地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領單程證。單程證是內地有關機關製發的證件,其受理、審批及簽發屬內地當局的職權範圍。特區政府會在個案層面作出配合,包括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子女簽發居留權證明書,以及在有需要時協助核實申請人提交證明文件的真偽及申請人報稱與其在港親屬的關係(例如:夫妻、子女等)。此外,當特區政府發現持單程證來港人士涉及弄虛作假取得批准,無論當事人在港已居留多久,當局都有權取消其居留資格,並遣送離境。 單程證的名額目前為每日150個。 (資料來自香港立法會會議記錄)

來源:Contemporary Chinese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rategic Relations立場新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