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現實即是科幻?中國作家郝景芳《北京折疊》獲雨果獎

刊登於 2016-08-22

郝景芳憑作品《北京折疊》獲得雨果獎。
郝景芳憑作品《北京折疊》獲得雨果獎。

8月20日晚,被譽為世界科幻文學界最具影響力奬項之一的「雨果獎」(Hugo Award)在美國堪薩斯城(Kansas City)舉行2016年度頒獎典禮。其中,32歲的北京女作家郝景芳憑着小說《北京折疊》(Folding Beijing),獲得了雨果獎中短篇小說獎(7500至17500字組別)。郝景芳也成為繼去年憑《三體》獲雨果奬最佳小說奬的劉慈欣之後,第2位獲雨果獎的中國作家。

老刀從小生活在第三空間。他知道自己的日子是什麼樣,不用彭蠡說他也知道。他是個垃圾工,做了二十八年垃圾工,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一直做下去。他還沒找到可以獨自生存的意義和最後的懷疑主義。他仍然在卑微生活的間隙佔據一席。

《北京折疊》節選

獲得提名中篇小說獎的共有5篇作品,包括美國68歲暢銷作家史提芬·京(Stephen King)的《訃告》(Obits),但最終不敵《北京折疊》。

郝景芳在頒獎典禮上說,自己在《北京折疊》中提出了未來的一種可能,這個未來面對「自動化、技術進步、失業、經濟停滯」等問題,同時又在小說中提出了一種「有一些黑暗」的解決方案,並非最好的結果,但也並非最壞的。「我個人不希望我的小說成真。」她說:「我真誠地希望未來會更加光明。」

《北京折疊》中創造了一個被架空的北京,時間大約在未來,空間則分成三層: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生活着500萬人口;翻轉後的另一面是有2500萬人口的第二空間和有5000萬人口的第三空間。這三層人被視為上流社會、中產社會和底層社會的隱喻,被「小心翼翼隔離」。在小說構建的世界觀中,一個生活週期為48小時;第一空間享用清晨6點到第二天清晨6點的24小時,另一面的兩個空間享用剩餘的24小時。而小說主人翁「老刀」是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為讓女兒上更好的幼兒園,決定冒險去從未踏足的其他兩個空間送信,以賺取學費。

郝景芳在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說,自己創作這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生活所見。「一個的士司機告訴我,他們家正在為送他們的孩子上幼兒園而傷腦筋。這正是老刀所擔憂的事。」她說:「這個的士司機告訴我,他們必須徹夜排隊才能報上名,因為沒有北京戶口的孩子在這裏沒有足夠的幼兒園可以去上。」

也有感於都市生活中人們總對彼此的遭遇視而不見,她才想書寫一個「真實的,你在空間中看不到彼此,也無法了解他人生活的故事」。

《北京折疊》書封。
《北京折疊》書封。

《北京折疊》此前還曾在第5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入圍,並獲得首屆「中國科幻座標獎」短篇類冠軍。這個故事最早在2012年12月發表於清華大學學生論壇水木社區的科幻版上,2014年發於《小說月報》等文學刊物。2015年,《三體》的英文版譯者,本身也是科幻作家的劉宇昆把《北京折疊》譯成英文,收在《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當代科幻小說選集》(Invisible Planets: Contemporary Chinese Science Fiction in Translation)中,當年11月在美國上市。《北京折疊》的中文版則還沒有出版,今年下半年將收入郝景芳即將出版的小說合集。

郝景芳不是全職寫作者,正式工作是宏觀經濟研究,業餘經營母嬰類微信公眾號。她形容寫作是「飲食、空氣」,但她「無法把吃飯呼吸作為職業」。2002年到2008年,她於清華大學物理系就讀本科和碩士,之後又攻讀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博士,並於2013年畢業。她自大學時期開始創作科幻小說,曾有《穀神的飛翔》、《祖母家的夏天》、《流浪瑪厄斯》和《回到卡戎》等作品,新長篇小說《生於一九八四》即將出版。

2016年度雨果獎小說部分獲奬名單:

  • 最佳小說(40000字以上):《The Fifth Season》N.K. Jemisin 著
  • 最佳中長篇(17500至40000字)《Binti》Nnedi Okorafor 著
  • 最佳中篇(7500至17500字):《Folding Beijing》郝景芳著、劉宇昆譯
  • 最佳短篇(7500字以下):《Cat Pictures Please》Naomi Kritzer 著

聲音

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的距離沒那麼遠,它們都在大地的同一面,只是不同時間出沒。轉換時,一個空間高樓折起,收回地面,另一個空間高樓從地面中節節升高,踩着前一個空間的樓頂作為地面。唯一的差別是樓的密度。他在垃圾道裏躲了一晝夜才等到空間敞開。他第一次到第二空間,並不緊張,唯一擔心的是身上腐壞的氣味。

《北京折疊》節選

人們被階級與出身分隔其間,在同一個舞台上演出無窮循環的城市戲劇。

《北京折疊》導言

《北京折疊》寫得很好。這部作品和她其他的作品很不一樣,你要是單給我看這部作品,我很難相信是她寫的。郝景芳以前的作品很唯美、很典雅,而且因為她經濟學博士的背景,她的設定都是以經濟為基礎的。

憑《三體》獲得雨果獎的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

這不是科幻,是紀實……

中國網友評《北京折疊》

雨果獎

雨果獎(Hugo Award)是一個頒予每年最佳科幻和奇幻作品的獎項。該獎因《驚奇故事雜誌》創辦人雨果·根斯巴克而得名,且在1992年前官方名為「科幻成就獎」。它是世界科幻年會的重點活動,由世界科幻小說協會舉辦。該獎首次是於1953年第11屆世界科幻年會頒發,並在1955年起每年頒發。在獎項成立至今,該獎項的類別亦有增減,現時雨果獎分為十幾個類別,包括各類型的書面和戲劇作品。作品是否屬於科幻或奇幻類並無明文規定,而作品是否有資格取得獎項是由投票者們決定,而並非由組織委員會決定。選舉方法是根據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章程,除了在平局的情況下均以排序複選制選出。(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鳳凰網時光網中新網南華早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