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中國總理李克強早前的邀請,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台譯翁山蘇姬,下稱昂山)於8月17日以緬甸國務顧問的身份,展開為期5天的訪華之旅,期間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等會面。這是緬甸新政府今年4月上台以來,昂山出訪的第一個非東盟國家,同時是她去年6月首訪中國後的再次來訪。
密松水電站協商反映緬甸對中國政策
去年訪華還是以反對黨領袖的身份,此次就變成了正式的國務訪問。外界關注,此次昂山會否重啟擱置多年的密松水電站項目(Myitsone dam)。該項目位於緬甸克欽邦,由中國投資約36億美元建造,按原定計劃,投入發電後產生的九成電力將輸往中國。然而,由於克欽邦民眾、環保團體的強烈反對,擔心其影響生態環境;2011年9月,時任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叫停項目,但惹來中方不滿。
2016年3月,即緬甸新政府上台前1個月,中方曾表明密松水電站項目的合約仍然有效,被視為是對昂山新政府釋放的信號。
密松水電站何去何從,被視為昂山此行面臨的一大考驗。分析指,昂山若能與中方協商重啟項目,既能修補緬中關係,亦有望借中國影響力緩和緬中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武裝衝突。緬甸政府即將在8月31日與各個少數民族召開「21世紀彬龍會議」,務求達成全國停火協議。
但另一方面,昂山早年作為反對派領袖時,曾大力協助克欽邦民眾反對密松水電站項目;而她上台後,對密松水電站項目的態度曖昧,已在緬甸輿論惹起一些批評聲音。
在昂山訪華前夕,緬甸總統廷覺(Htin Kyaw,台譯碇喬)於12日頒布通令,宣布成立一個委員會審核克欽邦水利發電站項目,包括密松水電站。有緬甸前國會議員分析指,成立委員會旨在對華釋出善意,同時也爭取時間,讓緬甸政府擬定解決方案。
先訪中再赴美,昂山希望改善緬中關係
過去,緬甸前軍方政府採取「依賴中國」的外交政策,緬中關係友好,但情況在2010年間出現改變。由於軍政府採取開放民間辦報等措施,持續改善國內人權狀況,緬甸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有所改善;加上軍政府因民間反對,先後叫停密松水電站、緬中合作工業園區等項目,導致緬中關係惡化。
昂山今次訪華,能否改善緬中關係尚未可知,但有分析指,雙邊關係改善對緬甸和中國來說都有好處。
昂山此時訪華,令中國成為她上任以來、除東盟(ASEAN)以外的首個到訪國家;同時,昂山早已接獲美國及日本的訪問邀請,也準備在9月出訪美國。《日本經濟新聞》形容,昂山優先訪問中國,除反映緬甸新政府重視與中國關係,也可被視為「中國外交的一項勝利」。
另一方面,有分析指中國除了希望儘快重啟在緬甸的多項投資項目,以確保「一帶一路」西進中亞、東歐暢通無阻外,也希望說服作為東盟成員國的緬甸,在南海議題上支持中方立場。
中國官媒新華社於16日刊登評論釋放善意,形容「中緬關係仍然沿着『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的軌道穩步前行」,並指中國一直關注和支持緬甸的和平進程,也有幫助緬甸經濟發展的誠意,相信中緬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更上一層樓。

「人權觀察」促昂山對華提及釋放劉曉波
不過,國際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於15日發文,敦促昂山在訪華時當面呼籲中方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文章指,兩人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過去亦曾被緬甸軍政府軟禁多年,她應利用個人過往支持民主所獲得的聲望、及其外交平台,對中方作出呼籲。文章又指,昂山去年以反對派領袖身分訪問中國時,未有公開提及劉曉波,已令不少中國民主運動人士感到失望。
不過,有評論對此並不樂觀。《日本經濟新聞》評論就指,昂山可能「正在淡化其『民主鬥士』的角色,把自己重塑為一個實用主義的政治家」。
聲音
這是緬中關係的新時代。緬甸和中國正朝不同方向發展,前者一步一步結束獨裁統治,後者則將之打造為國家政策。昂山素姬在緬甸邊境以外,會否繼續擔當其人權領袖的角色呢?
中緬共飲一江水,傳統友誼歷久彌堅,是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兩國建交66年來,無論國際國內情況怎麼變化,胞波(兄弟)情誼始終沒有變。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中緬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更上一層樓、再掀新篇章。
彬龍協議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