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薩德事件

中國在薩德問題上走火入魔,暴露了什麼?

中國對自身戰略利益和國際規則的認識走火入魔,對如何獲取利益卻一知半解。

丁丁

刊登於 2016-08-01

#薩德事件#南韓#美國#中國大陸

韓國首爾,示威者舉行集會抗議美國將在韓國境內部署戰區高空防衛系統(THAAD)。
南韓首爾,示威者舉行集會抗議美國將在南韓境內部署戰區高空防衛系統(THAAD)。

儘管中國抗議,但南韓與美國已經達成一致,在南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阻擊薩德入韓,中國無疑失敗了,是因為不夠強硬嗎?其實不是,反而是中國對自身戰略利益和國際規則的認識走火入魔,對如何獲取利益卻一知半解。

薩德部署的具體威脅

中國官方對南韓部署薩德「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的具體表述──「無助於半島無核化目標,借半島核問題侵害中國正當權益,導致地區形勢複雜化,嚴重損害包括中國在內本地區國家的戰略安全利益和地區戰略平衡」——並不好理解。

許多專家,已評估過薩德的具體威脅,結果還算客觀:薩德的攔截彈對中國威脅不大——它只攔截下降中的彈道末段的目標,但中國戰略導彈,包括從黃海或渤海發射的潛射導彈,經過南韓附近時尚在上升中的助推段。

確實,薩德雷達的探測距離最遠達2300公里,足以覆蓋中國戰略導彈的助推段,包括釋放彈頭和誘餌的過程,從而為反導彈積累數據。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劃時代,美國就知道通過多年監視對手靶場,掌握其彈道導彈誘餌母艙與真彈頭的細微差別。但即使對這種「技術情報蒐集器」式的威脅,也有專業人士指出:南韓的這部雷達,只能為監視中國實戰中可能射向韓日方向的導彈,提供重要補充,其設置位置,卻不利於觀測中國平時射向西部內陸靶場的導彈,更不會使攔截更容易。

因此,將這種雷達能力歸結為「遠超半島防衞需求的對華直接軍事威脅,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或稱其實為「進攻」,都無視基本常識:所有國家的軍用雷達波無時不迴盪在他國領空,並不為國際法禁止,也不受道義譴責。

諷刺的是,就在南韓宣布部署薩德前兩天,俄羅斯媒體就介紹了探測距離5000公里,足以全境監控「東風」導彈發射的雷達。包括中方近日從山西試射的新型東風—41洲際導彈,都被俄全程監控。

單方軍備利益,欠缺地緣道義基礎

南韓防長要求:中國先拆除在東北的大型遠程戰略預警雷達,才有理由指責薩德。面對這番表態,中國媒體一面強辯「你怎麼不先拒絕薩德」,一面立刻對中國一系列此類雷達「世界第二」的規模洋洋自得,並號稱戰時可用最大功率直接燒穿薩德的雷達,可一旦話題回到中國保護導彈核心機密上,這些人立刻就自如地切換到「中國核力量還很稚嫩」的論調上來。

其實,即使在地面上不被窺視,中國彈頭飛出大氣層也會進入外國衞星視野,公海上空的美國偵察機也有機可乘。關鍵在於,「導彈不被敵國過早預警」是中國單方利益,而「適合攻擊美國本土的發射陣地僅有東北、華北等有限國土,均距南韓不遠」則屬於自身客觀情況,哪裡有權要求別國照顧?國與國利益矛盾多如牛毛,但只有在「不法」基礎上,才能要求對方承擔國家責任;只有在「不義」基礎上,才能迫其讓步或贏得外界支持。

有人批評,南韓部署薩德,會將美國沿第一島鏈「對中國圍堵式的反導弧」推到島鏈之內,對中國威脅加倍。這種說法也有同樣盲點。該雷達的確可補充美國防禦中國導彈的預警體系,但一些亞太國家願意為美國提供觀測陣地,正是其對美戰略結盟的內容。中國可以嘲笑、離間和威懾,卻沒有道義和法律上的權力,可以去阻止。

廣為忽視的是,這些國家對與美國反導合作的興趣,除來自北韓核導彈威脅外,也來自中國常規彈道導彈。薩德除了幫南韓攔截北韓的近程導彈,也能防禦射程3500公里以內的中程導彈,這些導彈只能來自中國。

不管是「保持對美核威懾」或「對周邊常規導彈優勢」,還是中國不滿在韓薩德雷達能更準確觀測中國潛射導彈,與東部沿海發射的反艦彈道導彈,這些考量都是中國單方利益──雖說無可厚非,但用於對周邊與美國的反導合作發起道義攻勢,註定缺乏成效。難道說為保證中國戰時打擊南韓的能力,南韓平時就不能睜着眼睛,否則就無異於「封鎖中國東南沿海」?即使以對中國大國地位極為重要的對美戰略核威懾為由,仍只在國內輿論場引起共鳴。

在薩德問題上,中國另一個自認為有力的理由是:它部署得太近構成威脅。這與北韓對中國的「脣亡齒寒」價值一樣,無不源自那點「保衞偉大領袖和祖國心臟」的傳統地緣不安全感,和對依託兩大半島完成防禦的信心不足。

其實,在現代海陸空天網電一體的全域立體戰爭中,地理屏障和相鄰關係對強國軍隊已失去意義。首爾已在北韓炮口下生活了半世紀,也沒有象中國今天這樣對「抵近」滿嘴怨言。

可惜中國的認知恰好相反,不僅沒有盟國戰略,也缺少與之相配合的海外行動,卻對薩德等「抵近威脅」耿耿於懷。實際上,中國海基核力量的部署地點,早就從黃海轉向隱蔽條件好得多的南海。而美國在亞太的反導彈體系來說,在關島已部署薩德,在日本、台灣和駐日艦隊均有多型反導雷達,菲律賓也是潛在選項,更何況薩德全系統均可快速機動,因而對中國來說,最大的壓力根本不在南韓的薩德系統上。

美國反導已然成型是中國必須適應的現實。作為以彈道導彈見長,同時也依賴於它的軍隊,希望保持強項可以理解,但武器的相生相剋永無止境,中國為什麼不去研究更新的攻擊手段?

可見,薩德問題的本質,無非是中國不滿於美國順手牽羊地獲取某種軍備競賽上的技術領先。但中國的反應,卻是將其當做國家尊嚴與地緣利益借題發揮,以便於讓國內公眾相信:當局為了國家安全,敢於對美國強硬。其方向已經南轅北轍,自然是越興師動眾,越徒勞無功。

協商談判、軍備競賽或戰略互信

中國如果真以薩德為心腹大患,緩解的辦法不是沒有。

第一種辦法正是中國整天掛在嘴邊的「協商談判」。但中國近年彷彿早已忘了談判的實質是利益交換和共同讓步。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1972年美蘇對軍備競賽不堪重負,約定嚴格控制戰略反導研發和部署規模的《限制反彈道導彈》條約。今天美國發展反導彈系統,是主動廢除這個條約的結果,但以利益交換實現軍備利益的原理,仍然成立。

美國的反導彈部署,中國已沒有理由和能力阻止,但仍可以未雨綢繆,主動以接受這一局面為條件,換取「不在第一島鏈關鍵要點部署助推段攔截手段」。美國相關技術早有開發,一直因技術和戰術難度而停滯,而中國的技術還相距甚遠。對中國來說,盡早謀取這種限制更實際,也更有利。如蘇聯,當年從古巴撤走導彈,儘管在大局上落敗,但至少換取了美國從土耳其撤走導彈。

不過,這麼做可能破壞中國正享有的一個重大利益——不捲入戰略核裁軍進程。這一利益倒也未必總是好事。中國從擁核的第一天起,就聲稱追求銷毀核武,平時處處以正義使者自居,卻幻想自己軍費猛增,核力量突飛猛進,並長期不受任何異議、阻礙和限制。不參與核軍控的代價之一,就是無法用軍控手段解決軍備利益問題。

解決薩德問題的第二種辦法,是開展「軍備競賽」。最近,中國初次嘗試用「戰略穩定」、「力量平衡」等西方政治概念自辯,國內情緒上也早已對戰略軍力猛增洋洋得意;中美也已在一定領域和程度上不可避免地開始了軍備競賽,只是需要特別謹慎。

不管長遠是否玩得起,中國為追趕美國軍事優勢,已投入巨資,以求在導彈數量和突防等性能上平衡美國反導壓力。真正的問題是:中國在理論上自相矛盾,在實踐上諱莫如深。觀念不轉變,要玩大國遊戲,又不正視軍備競賽,總想靠遮遮掩掩不受限制,一來當不了大國,二來想要限制別人時,才發現「雞同鴨講」。

與軍備競賽類似的方法,還有直接威懾,如俄羅斯警告中東歐國家:部署美國反導系統之地將是俄「合法打擊對象」。美國的盟友當然可能不怕中國發出這種威懾,但至少在危機中會感到壓力,平時面臨的不利,戰時能迅速打掉,也算一種抵消。然而在這方面,中國並不像其羨慕的俄羅斯那樣強硬,哪怕是虛假強硬。

當然,中國希望南韓成為美國東亞聯盟體系的缺口,這就涉及到第三種辦法──建立戰略互信。可是,中國對東亞反導體系大,罵「司馬昭之心」;台灣也長期面對中方千枚導彈。中國又如何讓東亞國家相信,中國的彈道導彈不是在威脅他們,如何增強他們拒絕與美國反導合作的決心?

中韓互信並非沒有空間。在韓薩德雷達可探測1200公里,南韓願限制在600到800公里,直到7月21日,南韓國防部長仍表示薩德不與美共享情報,然而,中國一直以性能隨時可升級為由拒絕相信。其實大功率雷達波到底有沒有增加探測距離到800公里以上,很容易知道,而互信都是有時限和條件的,任何剋制和承諾都可能反悔或被暗中違反。但只要符合戰略利益且對等,雙方都會願意贏得對方信任,否則人類也不會取得任何軍控進展。中國還可以宣布戰時將打掉薩德,但明確只用常規手段,由此體現的剋制,也有利於建立互信。

北韓因素造成中國偏執

中國的舉動已然一團亂麻,大量輿論完全被對於軍事無知,對地緣政治偏執的人所控制,極力強調薩德對華威脅,否定妥協前景。「一盤大棋」派更將薩德問題與南海、中國戰力和動武決心胡亂聯繫。另一些輿論,則興奮於南韓某前外交官因黨派之爭而反對薩德,或南韓總理遭薩德部署地民眾抗議(其實基地用地早屬南韓空軍)等現象,放大「薩德禍害南韓,該國完全被脅迫」等幻覺。

近年,中國圍繞此事的對韓外交未嘗沒有收穫,但多數輿論卻固守「指望中國讓步無異於天方夜譚」的藩籬。2016年初北韓核試後,中國拒接熱線電話,大失所望的朴槿惠4月就當面向中國領導人表明:薩德乃堂堂正正的主權自衞措施,不容干涉。

在毫無把握壓服南韓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和社會繼續攻擊,結果是7月中旬,韓取消中韓首腦會談,明確表示部署薩德絕無爭論餘地,還將加快並擴大部署。對中國可能採取的經濟制裁,南韓也沒理由擔心,因為中國經濟也經不起貿易戰,民間消費抵制正被濫用到一切利益爭端中,變成一場鬧劇。

中國在薩德問題上的自負和亂象,與最高層出於意識形態利益,不顧羞辱主動靠近北韓大有關係。正是在一心一意的親北韓基調下,極左勢力和軍隊等利益集團全力推動圍繞北韓的中美對抗。在北韓戰爭、北韓核危機等基本是非問題上,徹底不顧事實的反美論調,以及王毅及其外交部與共青團的唱合,也都是跡象。

7月11日,大陸一批官辦主流智庫研討薩德問題,除了堅持極左親北韓立場和自負,他們其實也普遍承認:中國對韓對美均無太好反制措施。其諸多態勢預期和政策建議,也均被現實所「打臉」否定。會中僅有一人提及:能否與南韓談判約束雷達功能。

當前,中國手上主要的籌碼,無非在(本來就三心二意的)「制裁北韓」上放水,或者將薩德與制裁甚至更多問題掛鈎。放水不難,從安理會對北韓最新導彈發射的譴責久拖不決,薩德與制裁的掛鈎也可見端倪。但中國的困難,在於一心護北韓,卻不便放棄半島無核化底線。而只要北韓堅持擁核,中國就難以阻止薩德。無論中國怎樣拉攏和討好,北韓近幾十年挑釁的目的和最大利益,均不在與中國攜手。既然這樣即足以將中國玩弄於股掌之間,北韓又何必真心實意。

至於將把薩德部署與中韓經貿、政治關係等掛鈎的倡言,從中國一直「壓韓不壓美」,便可見其投鼠忌器。倘若真這麼做了,還可能促使南韓美國將中國北韓一併當作規則破壞者。即使中國重建中朝軍事同盟,美國也早有準備──美國清楚北韓戰事必須考慮中國,但中國保住北韓,對美韓並不構成根本威脅,中國自己卻將跳進前蘇聯的角色。而美韓若放手對抗,完全可以將戰術核武器重新部署到南韓。屆時,中國能與金正恩聯手,打贏離北京不遠的地區核戰爭嗎?

(丁丁,中國政治學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