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韓春雨基因編輯技術遭質疑,部分科學家要求公開全部數據

端傳媒記者 張淼

刊登於 2016-08-01

韓春雨。
韓春雨今年42歲,之前一直默默無聞,其科研條件極為簡陋。

日前因開發基因編輯技術 NgAgo-gDNA 名聲大噪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近期卻因這項技術受到質疑。時隔三個月,仍然沒有科學家能重複其實驗結果,因此有人呼籲韓春雨團隊公布全部的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有中國網民指責韓的學術誠信,但亦有科學家力挺韓春雨,認為是實驗結果而非輿論聲浪才是學術界應該關注的焦點。

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 Gaetan Burgio 在 Twitter 發布文章,認為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 NgAgo 技術有基因編輯跡象,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此前他曾表示,在小鼠受精卵上重復韓春雨的實驗後,觀察到有序列發生插入缺失且和目標序列有相似性;但隨後的實驗中,這一結果似乎被推翻。

不過,韓春雨的實驗使用的是人體細胞,Burgio的實驗使用的是與人體結構類似的小鼠,嚴格意義上說二者並非同一實驗。Burgio亦承認,僅靠他的實驗結論並不能證明韓春雨的工作有問題。

8月1日韓春雨透過科技日報表示,對實驗的可重復性充滿信心,「最後無非是雜誌社派專家組過來監督、指導,我把實驗重做一遍,到時候就甚麼都清楚了」。他也承認目前實驗的操作確實不那麼容易,並表示改善實驗易操作度是他的努力方向之一。

基因編輯技術 Ng-Ago

2016年5月,韓春雨率領的團隊在頂級生物期刊《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提出新的基因編輯技術 NgAgo-gDNA。通俗地說,NgAgo-gDNA就是一種新的基因剪刀,用它可以編輯DNA分子。韓團隊的最大貢獻是,發現一個可以在常温下使用單鏈DNA做導向的Ago同源蛋白,並證明,在人類細胞內NgAgo可以可編程地定點切割雙鏈DNA,從而實現基因組編輯。這也意味着,利用NgAgo-gDNA這種新的基因剪刀可以治療疾病,研發新藥,並且設計新的生物品種。例如,切除地中海貧血的致病基因,治療該種疾病。一旦證實可重復,這一技術在科學和商業上都擁有巨大前景。(資料來自網絡)

除 Gaetan Burgio 外,非營利組織「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ransgenic Technologies)前任主席 Lluis Montoliu 也在博客上呼籲研究者不要再為 NgAgo「浪費資源」。以科研打假聞名的爭議性網絡名人方舟子則在Twitter上貼出來自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的郵件截圖,並稱針對該技術的140個調查中,73 個回復無效,63 個正在驗證中,只有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仇子龍回答有效。

事實上,7月21日仇子龍本人曾表示,目前的實驗結果距離論文中的結果「相差甚遠」,實驗室仍在重復韓春雨的實驗,呼籲韓春雨提供「可重復NBT發表文章的NgAgo,或者優化的Ngago2.0,smart版本等等」。不過,仇子龍對Lluis Montoliu的質疑頗為不滿,7月30日仇在實名認證的微博上形容對方「冒充領域權威」,並貼出「國際轉基因技術協會」的網址、質疑其專業性。

我敢把質粒提交到 Addgen(編者注:全球科學家進行質粒共享用於重複實驗的非盈利網站) 上,在協和講座發放質粒,對自己實驗的重復性還是很有膽氣的。

韓春雨曾在6月回應實驗重復性方面的質疑

針對 NgAgo 的質疑自6月下旬開始陸續出現,韓春雨本人也曾在百度貼吧做出回應。6月28日,他曾回復網友疑問,表示新系統剛出來都會「不好使」,並承認目前NgAgo系統不夠穩定,計劃2.0版本出來後在專門機構免費發放。

7月2日,韓春雨還曾詳細回應方舟子的貼文,強調 NgAgo 系統對污染特別敏感,實驗時不要有寄生菌和支原體的污染,並對實驗環節給出了技術性的建議。不過,之後韓春雨再未回應學術方面質疑。據澎湃網報道,7月4日韓春雨曾透露「學校告訴我不要做任何回應」。

8月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饒毅亦透過2012年的舊文表態,表示科學批評的目的是為了進步,並提及自己當年遇到爭議後通過進一步完善實驗解決爭議的例子。「當出現不同意見時,討論是一方面,而對於實驗科學來說,最終起決定因素的是進一步的實驗。」饒毅也是最早報道韓春雨實驗成果的中文媒體《知識分子》的主編。

針對多名學者呼籲韓春雨公布全部數據一事,有科研工作者認為,「保密不保密,都取決於作者,沒有外部力量可以幹擾」。按照慣例,如果重復他人實驗結果,需與作者聯繫;重復結果不同,可與作者溝通;如果作者未回復,可保留權利向該論文發表的期刊說明情況。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生物科學領域專家也表示,應給科學家更多時間,「學術論文本身帶有很強的探索性,有很多不確定性,韓春雨可以發表重復實驗的論文,也可以邀請別人來他的實驗室重復」。

聲音

諾獎級成果也是你們在說,世界級科學醜聞也是你們在說。學界都沒有定論的事,媒體倒是從不怕幫人做總結。放過韓春雨也放過生物學好嘛,人家明明只是在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實驗。

中國網友

實驗科學最後結論不取決於雄辯,而在於事實。在中國的人云亦云的語境裏,質疑一個人造假成本很低,但一個人要自證清白幾乎不可能。所以盡可以淡定一點,是非毀譽,等待時間,等待事實,等待同行評議的科學論文發表。

澎湃新聞網友

外界的這些紛紛擾擾我不太在意。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實驗和科研做好。

8月1日接受《科技日報》訪問時韓春雨表示

來源:新京報澎湃36kr知乎專欄「知識分子」科技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