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媒體披露馬來西亞官方密件,指MH370機長曾模擬墜毁路線

刊登於 2016-07-24

2016年7月20日,澳洲坎培拉,澳洲及馬來西亞調查人員正在檢查,六月下旬在坦桑尼亞附近奔巴島發現疑是馬航失蹤客機MH370的殘骸。
2016年6月,曾有人在桑尼亞附近的奔巴島,發現懷疑屬於馬航失蹤客機 MH370 的殘骸;該殘骸(圖)其後被送往澳洲坎培拉,由調查人員作鑑別。

在2014年3月失蹤的馬來西亞航空 MH370 波音客機,雖然有推測其已墜毀在印度洋,但至今仍未尋獲任何機體主要殘骸。7月22日,美國《紐約雜誌》刊登獨家報導,聲稱自馬來西亞警方取得的機密調查文件顯示,在事發前不足一個月,MH370 機長扎哈列(Zaharie Ahmad Shah)曾在家中以飛行模擬器試飛一條路線,該模擬路線與調查推斷的失蹤路線非常相近。

報導引述該份機密文件,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通過修復扎哈列電腦硬盤被刪除的6個數據點,找到了他在家中使用「微軟模擬飛行 X」(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X)程式模擬的飛行路線。該路線顯示飛機從吉隆坡起飛,向西南方向飛越馬六甲海峽,然後掉頭飛往南印度洋,直至客機耗盡燃料。

報導認為,相關機密文件是至今針對扎哈列涉嫌導致客機失蹤的較確實證據,但馬來西亞當局一直沒有對外公布,有掩蓋相關資訊之嫌。但報導亦強調,儘管路線相似,但模擬飛行器顯示的客機墜毀地點和失事搜索區依然相距約1450公里,尚未能被視作確鑿證據,也有可能純屬巧合。

在該飛行模擬器繪製的諸多其他航線中,我們發現一條通往南印度洋的航線,可能值得注意。

馬來西亞警方機密調查文件顯示

2014年3月8日,原定由馬來西亞吉隆坡飛往中國北京的馬航 MH370 航班,在途中失蹤;機上的227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在調查初期,「機師失常」曾被認為是 MH370 失蹤的可能之一,其中有傳受婚變困擾的扎哈列曾被視為主要嫌疑人,但在官方公開的調查資訊中,從未有過針對扎哈列的明確證據。

在失蹤事件一週年,馬來西亞官方發布第二期調查報告,其中形容扎哈列「在處理工作和家庭事務上有良好的抗壓能力,並且從未有過冷漠、焦慮或易怒的表現。他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和家庭狀況也沒有明顯的變故」。事故發生後,扎哈列的親友也紛紛出面為他正名,稱他是一名親切、樂於助人的男人。

但《紐約雜誌》在22日刊登的報導就指,最新披露的機密文件意味着,馬拉西亞當局至少掩蓋了一項針對扎哈列的證據——當局至今未有公布任何關於扎哈列的調查報告,亦沒有公布過關於扎哈列家中電腦的模擬飛行路線的相關調查資訊。

報導又提到,早在今年1月,有澳洲媒體已經引述知情人士,指在 MH370 失蹤後的幾個月,FBI 便已發現了扎哈列家中電腦刪除的數據包含了模擬飛機航線,並認為扎哈列可能要為事故負責。

MH370 搜索工作或在年底暫停

另一方面,7月22日,主導目前搜索 MH370 工作的馬來西亞、澳洲和中國當局發出聯合聲明,其中指出:「仍有不到1萬平方公里的優先搜索區尚待搜尋。3國部長認為,儘管已盡最大努力,但找到飛機的可能已經越來越渺茫。」聲明稱,若在今年12月前在搜索區仍無發現,大規模搜索行動將會中止。但聲明強調搜索行動不會完全結束,但只會待有新的可靠消息才會繼續進行。

據路透社報導,在南印度洋的水底搜尋行動已經花費1.35億美元,而接近兩年的搜尋行動仍未發現任何 MH370 的機體主要殘骸。由荷蘭公司帶領的搜救人員對路透社表示,搜索隊認為飛機是滑行入海,而非直接墜落海底,這意味着先前的搜尋海域可能有誤。

1981
扎哈里1981年加入馬航,累計飛行時間達18365個小時。

馬航 MH370 航班失蹤事件

2014年3月8日,馬來西亞航空由吉隆坡前往北京的 MH370 號班機在起飛後不足一小時,便在馬來西亞與越南海域的交界處與空管中心失去聯繫。隨後,根據數據分析,推定的飛機失蹤位置被多次修改,最終認為航機進入並墜毀於南印度洋。2015年1月29日,即客機失蹤10個月後,馬來西亞民航局代表馬來西亞政府正式宣布航班失事,機上239人全數罹難,其中大部分為中國公民。2015年7月29日,法屬留尼汪島尋獲一塊疑似大型飛機襟副翼殘骸,上面有一組波音專屬的維修編號,經初步丈量判斷屬於777型客機零件,被送往法國圖盧茲國防部裝備總局航空技術中心(DGA Techniques aéronautiques)實驗室分析,於2015年8月6日被馬來西亞首相納吉間接證實屬於MH370。9月3日,法國巴黎檢察院宣布結果,確定該樣本是編號 9M-MRO 的波音777機翼部件。由澳大利亞主導的水下搜救工作現仍在繼續。直至2016年,該空難為商業航班空難事故史上,唯一未能確定具體失事地點的事故。(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紐約雜誌獨立報明報路透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