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奧地利擬強徵希特拉出生舊居,免成新納粹朝聖場所

刊登於 2016-07-13

希特拉(Adolf Hitler)位於奧地利小鎮因河畔布勞瑙(Brunau am Inn)出生的舊居。
舊居前反戰的石碑,成了唯一和歷史產生關聯的痕跡。

今年5月,奧地利政府提交草案,提出徵收位於因河畔布勞瑙市(Brunau am Inn)、當年阿道夫·希特拉(Adolf Hitler)出生的舊居,以防止那裏成為新納粹朝聖的場所。該舊居主人是當地一名已退休婦人鮑默(Gerlinde Pommer),曾經多次拒絕政府提出的收購。但草案惹來部分政客和當地居民批評,擔心成為因政治因素奪取私人財產的先例。即使成功徵收,如何處理舊居亦有爭議,奧地利內務部長打算清拆該建築物,但民間則指有其他更有意義的用途。

這是一套三層高的黃色外牆小樓,1889年4月20日,希特拉在這裏出生,並一直住到3歲,直到他們全家離開奧地利前往德國。而在1938年,希特拉的私人秘書 Martin Bormann 從鮑默的祖父母處買下舊居,再改建成公眾圖書館,戰後一度用作有關集中營的展覽。在1954年,鮑默的母親則從奧地利政府買回該房屋。

奧地利政府在1972開始租用該房屋,至現時每月的租金為5300美元,該房屋曾經作殘疾人士的工作坊,但自2011年起開始空置。

雖然這棟房子從外表已經看不出任何有關希特拉的痕跡,唯一有的只剩外面一塊來自 Mauthausen-Gusen 集中營的石頭,上面刻着:「為了和平、自由和民主,永不重蹈法西斯主義,百萬人的犧牲提醒着我們」,連希特拉的名字也沒有出現。不過當地人表示還是會有一些新納粹分子前來造訪,BBC引述稱:「我甚至見過有人從法國或者意大利來到這裡,就為了來緬懷希特拉。」

因此,奧地利政府一直希望改變房屋用途。但因屋主多次拒絕改變未來的房屋用途及政府的收購建議,政府因而決定強行徵收。

奧地利內政部長 Wolfgang Sobotka 表示徵收做法符合奧地利憲法準則,但因徵收原因為歷史因素,而非如修建公路的公共建設原因,故決定進行個別立法。在現有草案中,政府將提供與鐵路拆遷相當金額的賠償,草案將於今年年尾表決。假如草案獲通過,該房屋將交由12人組成的小組,來決定其命運,小組成員將來自多個界別,包括政治界、行政界、學術界以及公眾人士;而屋主仍可向憲法法庭申請上訴。但當局表示,目前仍未收到鮑默有關徵收草案的反應。

雖然在5月提交的草案列明,「只適用於單一物業」及「在奧地利只有此間物業」,草案亦解釋徵收原因在於「該房屋為眾人所知的希特拉之出生地」,但副市長仍反對強行徵收,擔心會成為強徵私人物業的先例。

即使成功徵收,舊居的去向仍是眾口難調。內政部長 Wolfgang Sobotka認為有必要清拆,以防止舊居成為新納粹朝聖的場所。

但納粹關注機構奧地利抵抗文件中心表示,清拆該房屋並不能如願解決問題,因右翼極端分子仍可去「希特拉廣場」或「希特拉公園」朝聖。反而他們認為該房屋應該完全去政治化,令人根本不想在那裏拍照片,比如可改建成超級市場或消防局。而奧地利副總理卻認為,計劃若帶有教育意義才是更理想的做法, 例如可改建成博物館,讓人反思納粹罪行。

聲音

徵收是最差和最後的選擇,但情況令它變成必要。

因河畔布勞瑙地區的議會代表Harry Buchmayr

個人權利和私人財產是國家社會主義的相反面,反對國家社會主義就需要保存而非破壞他們。

網民Chris Petruzzi

新納粹

這是二戰後歐洲一些為了使當時的納粹和法西斯復闢所出現的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新納粹運動基本上以納粹德國總理希特拉的繼承人自居,延續其納粹使命,以及支持納粹主義、反猶太主義、極端民族主義及種族主義等。這些組織因經常以報復製造事端(例如塗污猶太人的墓碑),而引起警察的關注。他們大多是種族主義者和國家主義者。(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華爾街日報BBC風傳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