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日前發布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SOFIA)報告,魚類過度捕撈的現象不容小覷:FAO警告,世界上90%的魚群正處於或即將面臨過度捕撈的不可持續發展的臨界線。報告還指,全球每年人均魚類消耗量突破20公斤,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兩倍。
報告稱,根據FAO對商業類魚群的評估,那些族群大小仍處於可持續發展限度內的魚群,已經從1974年的90%跌到了2013年的68.6%。這意味着,剩下的31.4%的魚群已經超過了可持續發展的承受度,即過度捕撈。而包括吞拿魚在內的40%受歡迎的魚種已呈現不可持續的過度捕撈狀態。
聯合國漁業主任Manuel Barange對衛報表示,地中海和黑海區域內有60%的魚類都已過度捕撈:「我們可以從海洋獲取的野生魚類無疑是有限的,並且已經很接近現在的捕撈量了。」
而包括海洋保護團體Oceana在內的多個組織對水產養殖增加的情況表示擔憂,它們認為這可能引入不受控制的種類、疾病和寄生生物。他們還擔心化學污染,以及使用基因改造的魚類,都可能對野生漁業和自然生殖地產生影響。
Oceana主任Lasse Gustavssin認為對漁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應被視為優先考量,他對衛報表示:「過度捕撈對全球環境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並且對海濱經濟的影響也很大。」
漁業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和就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全世界魚類消耗最多的30個國家,有22個在聯合國「低收入、食物匱乏」的名單中。據BBC,發展中國家在漁業出口方面的營收高達800億美元,其貿易收入比肉、菸草、大米和糖的總量還高。Barange對BBC表示,許多最貧窮的人們依靠地球上的這些資源生活,這也是我們倡導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原因。
人類的養殖魚類消費將超過野生魚類
這次的報告還披露,在2021年人類消費的養殖魚類重量,或將首次超過野生魚類。聯合國漁業主任Manuel Barange將其視為一個里程碑:「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着在過去50年裏,包括水產養殖、內陸魚和深海魚在內的魚類供應量顯著超過了人口量的增長。」並且由於在食物攝入後的轉化效率中,魚肉是牛肉的六倍、豬肉的四倍,這將更有助人類「在2050年有足夠的食物養活超過90億人口」。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