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新樓即將開放,展品更活潑

刊登於 2016-06-16

位於英國倫敦的 New Tate Modern。
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新樓即將開放,將呈現1960年代以來更活潑的藝術形式。

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新大樓將於6月17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參觀,工程耗時12年,斥資2.6億歐元(約22.65億港元)。

這座新大樓由總部位於瑞士的建築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默隆(Herzog and de Meuron)設計,取名 Switch House。建築外型像一座金字塔,有10層樓高,可將原有藝術館的展覽空間提升六成。

與藝術館原大樓 Boiler House 陳列了各種名畫不同,Switch House 將呈現1960年代以來更「活潑」的藝術形式,例如各種裝置藝術、雕塑、攝影、錄像、現場表演等。

在眾多有趣的作品中,巴西藝術家 Hélio Oiticica's 的裝置藝術“Tropicália”(熱帶主義運動,1960年代晚期興起於巴西的文藝運動)帶來了兩隻活的鸚鵡,格外引人注目。一些藝術品還會邀請參觀者互動,例如藝術家 Ricardo Basbaum 的作品“Capsules”(膠囊),即在地上放置一個巨大的敞口鐵籠,歡迎參觀者躺進去親身體驗。

除更多元的藝術形式外,Switch House 還將更多呈現女性藝術家及非歐美藝術家的作品。據泰特藝術館主管之一Frances Morris 透露,這裏展示的藝術作品所涉及的藝術家中,36%為女性;而在藝術館2000年開館時,女性藝術家只佔17%。

此外,藝術館也運用了更多現代科技,包括開發了一款 iOS 平台的 App——bespoke,為參觀者提供更多信息。藝術館的管理主任 Kerstin Mogull 表示,之後還會增加一款 Android 平台的 App,甚至還會借手機給參觀者使用。

我們開放的不只是原有美術館的擴張部分,更是一個擁有全新的結構、設施、學習空間和世界觀的嶄新的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藝術館主管之一 Nicholas Serota

泰特現代藝術館舊樓的前身是座落於泰晤士河的河畔發電站(Bankside Power Station),1990年代被改建成藝術館,當時的改建設計也是出自方赫爾佐格和德默隆之手。

據藝術館另一名主管 Nicholas Serota 稱,當初設計時只預計每年供200萬人參觀,但實際參觀人數卻達到了每年500萬人。由於超負荷,館方才決定加快擴建速度。

不過擴建工程也代價不菲。據衞報報導,除去英國政府提供的5000萬英鎊、倫敦地區性機構 Greater London Authority 和南華克區議會(Southwark council)分別提供的700萬和100萬英鎊,及一些來自基金會、信託機構和私人捐贈的款項外,此次工程仍有大約2500萬英鎊的費用尚未落實。

此外,主管 Serota 也對英國可能脱歐的前景表示憂慮,稱藝術館在歐洲有很多合作方,且不少員工來自歐盟國家,他擔心藝術館的服務會受此影響。

300
擴建後的泰特現代藝術館,將展出來自50多個國家的約300名藝術家的作品,但仍會對公眾免費開放。

聲音

你可以重新書寫歷史,但不能重新創造歷史。我們已經突出了女性的貢獻,但性別不平衡在歷史中是客觀存在的。

泰特藝術館主管之一 Frances Morris

這不僅僅是泰特現代藝術館的里程碑,也是英國的里程碑。當一些人開始變得封閉自守,要剝奪這個國家在地球村中的合法位置時,新的泰特現代藝術館將提醒我們,在我們對世界的其他創意、其他國家保持開放的同時,我們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就。

泰特信託管理人 Lord Browne

泰特現代藝術館

位於泰晤士河南岸,與聖保羅大教堂隔岸相望,連接它們的是橫跨泰晤士河的千禧大橋。外表由褐色磚牆覆蓋、內部是鋼筋結構的藝術館原本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高聳入雲的大煙囱是它的標誌。今天的泰特現代藝術館由瑞士兩名年輕的建築家 Jacques Herzog 和 Pierre de Meuron 改建而成,他們將巨大的渦輪車間改造成既可舉行小型聚會、擺放藝術品,又具有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廳。泰特現代美術館專門收藏20世紀現代藝術,包括畢加索、馬蒂斯、安迪瓦豪、蒙德里安、達利等的作品,吸引全世界的觀眾前來觀賞。 (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QuartzGuardianBBC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