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人為氣候變化消滅了第一種哺乳類動物

刊登於 2016-06-14

布蘭布爾礁裸尾鼠(Bramble cay melomy)。
澳洲昆士蘭大學近日發表報告,證實在大堡礁北部荊棘岩礁布蘭的裸尾鼠屬(Melomys)已經因人為氣候變化而滅絕。

一種在澳洲大堡礁最北端島嶼荊棘岩礁(Bramble Cay)獨有的哺乳類動物——裸尾鼠屬(Melomys),近日被證實絕種了。澳洲昆士蘭大學的一份調查報告指,這種老鼠的滅絕,完全、或至少從根本上是因為人為氣候變化;這也使裸尾鼠屬成為全球第一種因人為氣候變化而滅絕的哺乳類動物。生態學者更指,裸尾鼠屬的遭遇很有可能只是氣候變化導致動物滅絕的冰山一角。

重要的是,這可能代表着第一個有記錄在案的,因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而造成的哺乳動物滅絕案例。

澳洲昆士蘭大學調查報告

裸尾鼠屬生活在澳洲昆士蘭北部狹小的荊棘岩礁上,據記載,牠們最早在1845年被歐洲人發現,當時數量眾多,更有海員形容牠們為「帶着弓箭的巨型老鼠」。1979年,這塊岩礁上還有着數百隻裸尾鼠屬。

但2009年以後,就已經沒有任何人在此處再發現這種老鼠。2014年,研究者在島上密集搜尋這種老鼠但仍一無所獲,於是建議將其狀態由「瀕危」改為「滅絕」。在昆士蘭政府網站上,也刊載了昆士蘭大學的相關報告,等同於官方正式確認了裸尾鼠屬已經滅絕。

報告就指,荊棘岩礁原本的高度是超出海平面3米,而導致裸尾鼠屬滅絕的根本原因就是海平面上升。由於海平面上升,裸尾鼠屬棲息的岩礁露出海面的部分從1998年的4公頃減少到了2014年的2.5公頃,而其上的植物覆蓋面積更從2004年的2.2公頃減少到了2014年的0.065公頃。研究者說,對荊棘岩礁這種低海拔的小島礁來說,人類活動導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具有「毁滅性的影響」。

在1901年到2010年間,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將近20厘米,且上升速度在過去6000年來前所未見。更甚者,荊棘岩礁與巴布亞新畿內亞之間的托里斯海峽(Torres Strait)在1993年至2014年間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幾乎是全球速度的兩倍。

裸尾鼠屬是否就此滅絕呢?研究人員目前還將最後的希望投放到巴布亞新畿內亞,希望在那裏能找到幾隻自荊棘岩礁搭乘漂浮物而至的裸尾鼠屬「移民」、或牠們的近親。

2015年4月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的一篇報告指,若人類無法妥善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六分之一的物種將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例如澳洲、紐西蘭和南美洲這種擁有更多獨有生物的區域,更容易有物種滅絕。

1/6
2015年4月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的一篇報告指,若人類無法妥善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六分之一的物種將面臨滅絕的危險。而例如澳洲、紐西蘭和南美洲這種擁有更多獨有生物的區域,更容易有物種滅絕。

聲音

因為荊棘岩礁裸尾鼠屬已經確認在荊棘岩礁上消失,所以目前已經沒有什麼能幫助該物種恢復的事可以去做了。

昆士蘭政府

毫無疑問,我們將因為越來越大的氣候變化壓力而失去物種,那些生活在低海拔小島上的,或是對環境有着非常嚴格要求的物種,可能就是第一批滅絕的。

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生態學者 John White

澳洲的獨有生物

澳洲許多生物是當地獨有,原因是澳洲大陸較古老、地理上長期孤立,和氣候極端多變。其被子植物約85%、哺乳類動物約84%、鳥類超過45%,和近岸溫帶魚類約89%是特有種。澳洲的豆科植物種類繁多且本地特有,它們能與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共生,因此較適應較貧瘠的土壤。澳洲出名的動物有單孔目(如鴨嘴獸和針鼴)、有袋類(如袋鼠、無尾熊和袋熊,其中拳擊袋鼠還是澳洲的國家象徵)、灣鱷和淡水鱷、鴯鶓和笑翠鳥等鳥類。人類最初定居後,許多動植物品種很快絕種,包括一些大型動物,歐洲殖民開始後,更多物種步向滅絕,包括袋狼。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衛報昆士蘭政府網站荊棘岩礁裸尾鼠屬滅絕確認報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