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人早已習慣於用手機自拍,用電腦視頻聊天,電子設備中內置的網絡攝像頭(Webcam)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你是否想過,一旦有黑客控制這些攝像頭,你的私人生活將被他人一覽無遺,甚至可能面臨被詐騙、勒索的風險?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種風險,並採取了最簡單有效的保護措施──遮住攝像頭。這種遮擋物往往由貼紙和塑料片組成,有專門的商家出品,可以通過滑動塑料片來露出或擋住攝像頭。
這些可移除的貼紙是一種無法被黑客攻擊、反對監視的技術。
網絡攝像頭被黑客操縱,並非危言聳聽。2013年,一名美國女性收到了兩張自己的裸照,並驚訝地發現這是她筆記本電腦的內置攝像頭所拍攝。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顯示,作案人通過在電腦中安裝可以遠程控制他人的軟體,拍下了這些照片。
或許有人認為,電腦攝像頭運作時一般會亮起提示燈,當事人應該能發現。但在此案中,女事主表示從未發現攝像頭亮起提示燈,因此她一直沒有發現自己被監視。
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可能,但 FBI 前僱員 Marcus Thomas 當時向媒體透露,早在數年前,FBI 就有能力暗中操控被監視者的電腦攝像頭,同時不讓指示燈亮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也指出,蘋果公司2008年前出產的 Macbook 和 iMac,其內置攝像頭就可以在不啟動指示燈的情況下被操控,而同樣的技術在蘋果後期產品上也可能生效。
正因為存在這樣的安全隱患,許多企業也看到商機,於是向消費者推出可遮蓋攝像頭的產品,例如 Idea Stage Promotion、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CamPatch 等。
然而,隨着智能設備不斷推出,網絡攝像頭也可能只是威脅用戶隱私的設備之一。此外,亞馬遜智能語音產品 Echo 會一直「聆聽」用戶的指令,Google 也將上市一款類似的產品 Google Home,這些電子設備都有可能被以某種技術利用,監視用戶的一舉一動。
聲音
保護好你的隱私。換密碼,清除緩存記錄,因為任何人都能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監視或記錄你。
「智能電子設備」一代仍將受到監控,唯一的區別是可以選擇在什麼時候關閉設備以節省用電。奧威爾(《1984》的作者)真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網絡攝像頭
來源:Guardian、Washington Post、北京晨報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