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德國議會認定一戰亞美尼亞人遭鄂圖曼帝國「種族滅絕」,引發土耳其不滿

刊登於 2016-06-03

土耳其市民上街示威抗議德國將亞美尼亞屠殺定性為種族滅絕。
土耳其市民上街示威,抗議德國議會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鄂圖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定性為「種族滅絕」。

6月2日,德國議會通過決議案,宣布將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鄂圖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定性為「種族滅絕」。決議案亦提到,德意志帝國在一戰期間作為鄂圖曼帝國的盟友,但沒有阻止大屠殺發生,亦需負起部份責任。決議案由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社民黨和綠黨聯合提出並以大比數獲得通過。在德國議會共630席中,僅得1張反對票及1張廢票。

受邀出席2日德國議會表決的亞美尼亞外交使團,在席間舉起標語表達謝意。亞美尼亞外長其後亦表示,歡迎德國議會的決定,並指德國、奧地利均已承認一戰歷史責任,國際社會一直在等待土耳其面對歷史。

但德國議會的表決結果隨即引發土耳其政府的強烈不滿。土耳其形容這項決議是「歷史錯誤」,且「傲慢和欠缺尊重」,並召回駐德國大使以表達抗議。

土耳其總理比納利・耶爾德勒姆(Binali Yıldırım)更指責亞美尼亞的遊說團體,形容他們是「種族主義者」,煽動和慫恿了德國議會作出相關表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此前已多次警告,該份決議案是一個「政治舉動」,一旦通過將會動搖土德兩國友誼,兩國外交關係將為此付出代價。

據報導,土耳其代表也獲邀出席了6月2日德國議會表決。但為避免尷尬,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外長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最大在野黨社民黨黨魁 Sigmar Gabriel 均以「出席其他行程」為理由,沒有出席議會。

召回駐德國大使是第一步,土耳其政府會考慮作出更多行動,以回應今次(德國議會的)投票。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

1915年至1917年間,正值一次大戰,鄂圖曼帝國被指屠殺所轄境內的大批亞美尼亞人以及基督徒。亞美尼亞人及一些西方學者後來稱,大屠殺造成約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然而,土耳其堅稱死亡人數少於30萬,且亞美尼亞裔死難者與許多的土耳其平民一樣,只是死於一戰以及鄂圖曼帝國崩潰後的混亂局勢,而非一場有系統地進行的所謂「大屠殺」。

6月2日的德國議會中,不少議員將發言重點放於德意志帝國對大屠殺應負上的責任。因此在德國政界及輿論均認為,議會今次表決並非刻意要令土耳其難堪,更重要的意義是德國對自身責任的反省。不過,土耳其外交部長 Mevlüt Çavuşoğlu 並不這樣認為,更公開諷刺德國:「不是透過誣衊另一個國家的歷史,就可以為自己國家過去黑暗的一面找到出路。」

德土關係轉冷,恐妨礙難民協議執行

BBC 報導形容,德國議會通過決議恰逢「敏感時間」,因為歐盟正需要土耳其協助解決難民問題。此前,歐盟已同意向土耳其提供累計達60億歐元的援助金,以及加快審批土耳其加入歐盟的申請,還會加快落實給予土耳其公民神根國家(內地和台灣稱申根國家)免簽證待遇,以換取土耳其接收不符合歐盟庇護資格的難民,以減輕歐盟國家負擔。

5月4日,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土耳其尚未能滿足協議附帶條款之下,仍然建議有條件地給予土耳其公民免簽證入境歐盟神根區的待遇;此舉引來不少反對聲音,認為歐盟為求土耳其協助解決難民危機,不惜滿足土耳其一切無理要求。

因此外界擔憂,德國議會今次表決會讓德土關係進一步惡化,令土耳其在化解難民危機上採取不合作態度。德國議會的表決結果公布後,默克爾對傳媒稱,德國和土耳其關係深厚,即使在個別事件上存在分歧,但在其他多方面仍然會保持密切關係;而土耳其亦曾公開保證,此前已承諾的難民協議,將不會因德國議會的表決結果而受到影響。

74
據德國 ARD 電視台近日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的德國民眾支持將1915年針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定性為「種族滅絕」。而57%德國民眾預期,相關決議案將損害德國與土耳其的關係。
20
目前,包括法國、德國及俄羅斯等全球逾20個國家以及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均已經將1915年針對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定性為「種族滅絕」。

聲音

不出所料,土耳其作出了反應。我希望在未來數天以至數週,我們能成功避免任何一方作出過度的回應。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

歷史事件應交由歷史學家詮釋,不是何政治人物或議會可草率決定的。

土耳其政府發言人 Numan Kurtulmuş

我想對有土耳其根源的人們(土耳其裔德國公民)說,你們在這裏不但受到歡迎,而且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鄂圖曼帝國

為突厥人建立的一個帝國,創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蘇丹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國家的衝擊,於19世紀初趨於末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半島電視台轉角國際路透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