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Pick-Up

百年工藝 × 當代設計:劉柏煦的日用器物美學

出生大興安嶺的劉柏煦,就是因為癡迷於大山中充滿原始氣息的粗獷和美麗,而萌生製作傳統樺樹皮棒克的想法。

撰稿人 汪媛媛

刊登於 2016-06-02

#Pick-Up

劉柏煦的設計特別強調古老工藝與材料在當代的實用性。
劉柏煦的設計特別強調古老工藝與材料在當代的實用性。

一位常年在景德鎮埋頭鑽研日用瓷器的設計師,這次用傳承幾百年的手藝製作了一款會呼吸的罐子,也將一個隱居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老民族風貌帶到都市人面前。

作為「Birthmark 痣」 品牌工作室的創始人,設計師劉柏煦一直對日用之器懷抱着極大的熱情。為了找回兒時對於食物最原始溫暖的記憶,他曾在「一杯功力過七十二手方可成器」的景德鎮花了七年的時間,打造出古樸經典的「藍邊系列」餐具。

為何給自己的品牌取名為「痣」?「痣這個字代表瑕疵。任何一種材料都擁有自己的痣,這同時也是材料本身的秉性和特質。『痣』的產品不張揚,強調使用本身,不秀工藝。」劉柏煦認為,「痣」應該是一個為優化生活而創造的品牌,旨在人與器物之間建立一種最本真的聯繫,一種家人般無法割捨的情感。

劉柏煦常說:「我們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保持舊的記憶和新的希望。」因此他的設計特別強調古老工藝與材料在當代的實用性,就像他的作品「樺樹皮棒克」,透過與鄂溫克傳統手藝人的合作,將這一傳統器皿從大山中帶到了城市。

棒克的主要材質是產自大興安嶺腹地原始森林中的樺木。
棒克的主要材質是產自大興安嶺腹地原始森林中的樺木。

樺樹皮棒克,是敖魯古雅鄂溫克人的家庭成員。敖魯古雅在鄂溫克人語言中的意思是「楊樹林茂盛的地方」,居住在這片原始美麗的森林的鄂溫克人用樺樹皮、樺木和鹿皮為原材料,手工製成這種叫「棒克」的盒子,作為日常生活的器皿,用來盛裝茶、鹽、糖、菸絲等,整個工藝不需要用到一針一線。出生大興安嶺的劉柏煦,就是因為癡迷於大山中充滿原始氣息的粗獷和美麗,而萌生出製作傳統樺樹皮棒克的想法。

棒克的主要材質是產自大興安嶺腹地原始森林中的樺木,皮質柔軟結實,不透水,不腐爛,具有天然的抗菌性和保鮮效果,材質輕卻又堅韌,觸感極為細膩。鄂溫克的手藝人採用傳承了幾百年的傳統手藝,用細緻卻不浮誇的做工來呈現材質本身的美感。

而劉柏煦設計的「棒克」,既有傳統文化的厚重感,又體現着現代化的簡約美學。「棒克」上凹凸的花紋頗具傳統民族特色,純手工的鑿刻和打磨,讓溫潤的手感中多了一絲溫度;純天然的樺木紋路更是透着一股大山裏獨有的清新和質樸。 因為取材的純天然,自然和生態成本都很高,這款器皿無法實現量產,只有在春季的某個時段才可以適度採集樹皮,進行有限的製作。這樣傳統的生產模式,讓「棒克」為城市人的生活帶來獨屬於久遠年代的山野氣息,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劉柏煦設計的樺樹皮棒克。
劉柏煦設計的樺樹皮棒克。
劉柏煦設計的樺樹皮棒克。
劉柏煦設計的樺樹皮棒克。
劉柏煦設計的樺樹皮棒克。
劉柏煦設計的樺樹皮棒克。
純天然的樺木紋路透着一股大山裏獨有的清新和質樸。
純天然的樺木紋路透着一股大山裏獨有的清新和質樸。
時光在器物上留下不只有痕跡,還有溫度。
時光在器物上留下不只有痕跡,還有溫度。

劉柏煦認為,愈是平凡的日用品,愈需要設計師的精心打磨,「棒克從盈利角度來講肯定不是最好的選擇,選擇它還是為了表達一種態度,傳統的東西到今天一定要有用途才行,没有用途的傳統東西,要不然進博物館,要不然就被淘汰了。」

物質生活愈來愈豐富的時代,我們可以輕易得到新東西,也可以輕易捨棄舊東西。如果有這麼一件器物,能夠勾出人們內心深處的眷戀,與使用者在流逝的歲月裏一起歷經改變,那時,時光在器物上留下不只有痕跡,還有溫度。這或許就是劉柏煦想要追求的物用之道吧。

購買網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