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等待71年,日本三菱與部分中國受害勞工達成和解

刊登於 2016-06-02

2016年6月1日,中國北京,三菱就二戰期間使用勞工道歉及賠償。一個男人捧著曾為三菱勞工的父親遺照,叫喊著要求進入記者會。
2016年6月1日,中國北京,日本三菱與二戰時期被強徵到日本勞動的中國勞工的三名代表在北京簽署了「和解」協議。圖為一名男子捧着曾為三菱勞工的父親遺照,要求進入記者會。

6月1日,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公司(Mitsubishi Materials Co.)與二戰時期被強徵到日本勞動的中國勞工的三名代表在北京簽署了「和解」協議。三菱公司在「和解」協議書中承認中國勞工人權被侵害的歷史事實,在發布會上向受害勞工及遺屬表示「真誠的謝罪」,同時將向每位受害中國勞工或遺屬支付10萬元人民幣補償金,並承諾出資為受害者在日本修建紀念碑。

三菱公司的謝罪書、擬支付的和解金額,我們是不滿意的,但考慮到倖存者均年事已高,迫切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此問題,我們在徵詢了大多數三菱受害者及遺屬的意見後,一致認為此和解是可以接受的。

二戰中國三菱受害勞工代表團體,去年8月

在二戰期間,三菱及其相關企業強徵中國勞工3765名,其中722人死於日本。日本政府基於1972年的《日中聯合聲明》,認定中國在放棄國家間索賠權的同時也放棄了個人索賠權;且日本最高法院也於2007年裁定不承認中國受害勞工擁有索賠權,因此,中國受害勞工組成三個代表團體(二戰中國勞工三菱受害者聯誼聯席會、二戰中國勞工長崎三島受害者聯誼會和中國被擄往日本勞工河北三菱分會)與三菱公司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談判。

三菱公司此次賠償方案於去年7月份便已提出,代表團體曾於8月3日發表聲明,宣布其所代表的中國勞工及家屬雖然仍對和解建議不滿意,但考慮到當事人年事已高,希望在有生之年解決問題,所以表示接受

此次簽署「和解」協議的三名代表分別為96歲的闞順(女兒代表出席)、89歲張義德和87歲的閆玉成,協議覆蓋被賠償者超過3700人,是日本企業戰後賠償規模最大的一次。

二戰期間,三菱方面接收了3700多名中國勞工到作業場所。如今我們能找到的勞工和親屬共1000多人,保守估計接受和解的在95%以上。最開始大家都同意和解,後來一些人選擇訴訟途徑。

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

然而,中國勞工索賠案律師團負責人康健律師卻對這一結果並不滿意,她表示尊重受害勞工履行權利,但認為三菱公司提出的這一「和解」方案「空洞、虛偽,並無誠意」;由她代理,並由北京第一中院受理的三菱勞工倖存者及遺屬索賠案仍將繼續訴訟。

康健還向明報表示,關於「在已經找到的1000多名倖存勞工和遺屬中,約95%以上同意此次與三菱綜合材料的和解」的說法並不屬實;三名簽署協議的代表也沒有在記者會上出示其他倖存勞工及遺屬的書面授權,其代表性也受到質疑。

不過,日本共同社稱此次協議達成是「歷史性的和解」,並將可能影響與日本企業相關的其他戰後補償問題的走向。

3.9 萬人
據日本政府估計,約有3.9萬名中國人被強行帶到日本並在惡劣的條件下從事體力勞動,其中許多人死於虐待。

聲音

我們應尊重三位當事人選擇「和解」的立場。但必須釐清的是,即使「和解」中出現謝罪或道歉的文字,也只是承擔了道義上的責任。追究被告民事侵權法律責任的途徑,只能是法庭依法判令被告做出賠償、賠禮道歉,如刊登謝罪廣告。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管建強

強徵和奴役勞工是日本軍國主義在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期間犯下的嚴重罪行。希望日方本着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認真對待並妥善處理這一歷史遺留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我們敦促日本政府及其他日本加害企業,像三菱綜合材料公司那樣正視歷史,為早日解決擄日勞工問題做出正確決斷和相應的努力。

中方受害勞工代表

中國二戰勞工

中國二戰勞工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軍強制擄往蒙古、中國東北三省、日本、南洋等地,為當地企業工作或從事軍備工作的中國勞工。其中被送往日本本土的約有四萬人,多從事礦場、土木工程和港口工作。據日本方面統計,1943年至1945年間,日本一共強行綁架169批中國人到日本,在135個工地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根據日本外務省在1946年的統計,這些中國勞工中一共有6830人死在日本。(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華爾街日報明報中國外交部網站紐約時報中文網新華社BBC中文網新京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