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一屆政府上台後,在是否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台灣簡稱「美豬」)進口的政策上,引發輿論關注。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委會)主委曹啟鴻日前稱沒有能耐擋住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但5月30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又改口稱「沒有擋不住的問題」;外界質疑新政府在美豬問題上前後不一,要求政府清楚交代。
行政院長林全於5月31日首度到立法院報告施政方針,但有數百名台灣豬農及民眾到立法院外抗議。他們高舉「拒絕毒豬」、「民進黨換了位子,也換了腦袋」等標語,部分人試圖衝入立法院未果,期間與警員發生推撞。一名來自台灣中部雲林的豬農對中央社表示,曹啟鴻、林全不應把豬農權益丟在一邊,希望政府能及時回應。
在野的國民黨也參與了這場抗議,要求林全承諾任內不開放美豬進口。立法院外,台南市議員謝龍介、台北市議員王鴻薇主持了抗議活動,帶領群眾高喊「林全下台、毒豬入台」。立法院內,國民黨立委霸佔了發言台,阻止林全上台報告;立法院長蘇嘉全最終宣布休息,令立法院會議空轉了一個上午。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周志偉表示,國民黨嚴格監督民進黨政府,是希望跟人民站在一起,維護人民基本權利;如果政府沒辦法保障民眾食品安全,國民黨不排除升級抗爭。
在國民黨執政時期,馬英九政府主張開放美豬進口,遭民進黨大力反對。但如今民進黨執政後,「劇本」似乎出現了顛倒,變成民進黨主張開放,國民黨堅決反對。
從扁朝(陳水扁政府時期)一路延伸至今的美牛、美豬開放問題,就是台灣國際現實的寫照,也是台灣政黨惡鬥的活教材。
是否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是台灣長期面臨的兩難困境。有評論指,一方面出於食品安全、保護本地豬農的考慮,對美豬的開放需要謹慎;另一方面,為了維護台美關係、取得美國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等,台灣又似乎難以拒絕開放。
目前,世界各國對瘦肉精的標準不一。美國允許萊克多巴胺(編注:瘦肉精的其中一種)被添加至牛豬飼料中,用來增加牛豬瘦肉比例,而台灣從2006年起禁用萊克多巴胺。2012年,台灣立法院通過《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允許牛隻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並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進入台灣市場,但尚未開放豬肉使用萊克多巴胺。
台灣方外智庫創辦人暨執行長詹滿容指出,雖然美國經常表示美豬瘦肉精含量對人體無害,但在國際貿易談判上,尊重各國政府與民間對瘦肉精的容忍度仍是常見做法。他還指出,台美雙方畜牧產業中,牛肉市場大致互補,而豬肉市場則存在競爭;即便台灣樂意開放牛肉市場,也不代表豬肉可以比照為之。
詹滿容建議台灣政府對食物成分作正確的說明,並評估開放美豬的利弊得失,包括是否瓜分或擴充台灣豬農在雙邊以及未來多邊的利益。在與美國進行經貿談判時,他認為台灣必須務實面對自我定位,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聲音
國民黨任內有能耐不開放美豬,為何民進黨抵擋不住?
淪為在野黨,要抗爭、要杯葛,邏輯要弄清楚……再這樣下去,國民黨要重新站起是有困難。
既然開放已經是抵擋不住的潮流,政府更應該積極推動產業升級,使台灣養豬業與國際市場接軌,讓產業自己有健全的體質面對挑戰。
瘦肉精
來源:中央社、中時電子報、自由時報、風傳媒、BBC 中文網、蘋果日報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