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科學家證明寨卡病毒可直接導致「小頭症」

刊登於 2016-05-12

中國科學家證實寨卡病毒直接導致小頭症。
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日前證實,寨卡病毒可以直接導致鼠類胚胎得「小頭症」。

繼美國疾病防治與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縮寫為CDC)上月表示寨卡病毒(Zika)可導致新生兒「小頭症」(microcephaly)後,有更多科學研究支持了這一結論。5月11日,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干細胞》的研究 ,首次證實寨卡病毒可以直接導致鼠類胚胎得「小頭症」;同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團隊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上的研究,以及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在學術期刊《細胞》上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寨卡病毒會影響鼠類胚胎發育的結論。

我們期待能研發出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藥物或疫苗。

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成峰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由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許執恆、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研究員秦成峰聯合領導。

許執恆表示,他們先將寨卡病毒直接注入正在發育的小鼠胚胎中,3天後發現寨卡病毒增加了300多倍,且病毒直接感染了小鼠的神經干細胞,抑制了神經干細胞的生長和分化。5天後,小鼠胚胎的腦部神經元開始大量死亡,經解剖後發現,小鼠腦腔變大、腦皮層變薄,表現為典型的「小頭症」。

此外,研究者們還把感染寨卡病毒的小鼠和它們未感染這一病毒的「兄弟姐妹」進行了全基因組表達譜的對比,發現前者與發育有關的許多基因表現出明顯的異常。

許執恆表示,接下來會對感染寨卡病毒的小鼠進行長期觀察,了解由寨卡病毒導致的「小頭症」和其他情況導致的「小頭症」有什麼異同。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也以小鼠為模型,但具體方法有所不同。和中國科學家直接把寨卡病毒注射到小鼠胚胎上不同,他們把病毒注射到懷孕的母鼠上,發現病毒會進一步感染孕鼠胚胎,特別是胚胎腦部細胞。胚胎最終會出現發育受限的情況,包括呈現出「小頭症」的跡象。

秦成峰認為,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中,從感染孕鼠到胚胎感染再到「小頭症」,這其中存在「黑匣子」,可能有科學家們未知的因素;但中國的研究直接把寨卡病毒注入胚胎,取得了寨卡病毒和小頭症之間直接相關的證據。他表示,這得益於中國科學院先進的技術,「小鼠懷孕初期子宮幾乎不可見,但我們用玻璃纖維針可以準確打到胚胎上,這種技術很多國家還不具備,或者用得沒有我們好」。

此外,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發現,寨卡病毒除了會損害小鼠胚胎腦部外,還會攻擊胎盤,令母體和胚胎之間血液和營養物質的交換減慢,從而影響腦部在內的胚胎發育。該項研究的研究者之一 Indira Mysorekar表示,小鼠實驗未必能準確反映寨卡病毒對人的影響,但可以預見感染寨卡病毒會帶來嚴重後果。

150
據估計,截至今年2月巴西已有約50萬至150萬個寨卡感染病例,以及超過五千例嬰兒小頭症疑似病例,是寨卡疫情最嚴重的國家。

聲音

巴西、美國科學家採取的方案(把寨卡病毒注入母體),我們在預實驗中都做過,但我們放棄了這種思路,轉而用了在科學上更直接但在技術上更難實現的方案。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許執恆

寨卡病毒幾乎像一場龍捲風或者地震,隨之而來的將是死亡。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研究者Indira Mysorekar

小頭症

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它指的是一個人的頭圍相對於其年齡與性別的平均值小三個標準差以上的狀況。小頭畸形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會在生命的最初幾年出現。多種的發展狀況或染色體異常都可造成小頭畸形。一般而言,有小頭症的人的預期壽命會減短。受影響的新生兒常有着許多的神經缺陷及癲癇發作(seizure)。嚴重的智能發展缺陷是常見的,但運動機能(motor function)的障礙可能要到較後來才會展現。驚厥(Convulsion)也是可能出現的。小頭症沒有特定的療法。歷史上知名的小頭畸形患者有路易十二和弗朗索瓦一世的弄臣多里布來(Triboulet)等。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NPRNature澎湃新聞BBC中文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