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在公開發言中,男性為什麼更加喋喋不休?

刊登於 2016-05-10

一項研究發現,在需要做解釋性發言的正式場合,男性發言的機率更多,講話時間更長。攝: NELSON ALMEIDA/AFP PHOTO
一項研究發現,在需要做解釋性發言的正式場合,男性發言的機率更多,講話時間更長。

中文裏有個帶有歧視性的詞叫作「長舌婦」,卻沒有與之相對的「長舌夫」一詞。

澳洲記者茱莉亞·貝爾德(Julia Baird)如果懂得中文,應該覺得這種情況難以接受。貝爾德在多次採訪中發現,男性官員往往更喜歡長篇大論,對沒有問及的情況發表一大堆看法,甚至展開辯論。貝爾德將這種現象戲謔為「男性獨白」(manologue,改自 monologue)。

『男性獨白』盛行的深層根源在於:幾乎在任何專業場合,男性都會佔用或者得到更多發言時間。女性則會對話語進行自我審查和編輯,會為直抒胸臆感到抱歉。

澳洲記者茱莉亞·貝爾德(Julia Baird)

澳洲的時事電視節目《問與答》(Q&A)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看到歷次節目中,講話者更多是男性嘉賓,問題也多向男嘉賓提出。於是節目組做了一個精巧的嘗試:不僅公布有關男女嘉賓比例的數據,也會公布他們說話的時長。

節目製片人阿曼達·科林奇(Amanda Collinge)撰文寫道,「節目不會馬上實現男女發言比例平衡,但我們在積極努力地改進,在坦誠面對這個問題。」

越來越多的學者也在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新西蘭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研討會、電視辯論、課堂討論等需要做解釋性發言的正式場合,男性發言的幾率更多,講話時間也更長。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則顯示,女性更加不健談是因為擔心帶來「負面影響」——人們不喜歡女性話太多。

女性話語空間的窄小也體現在電影台詞中。文化網站 Polygraph 上刊登的調查,將2000部電影的台詞按性別分類統計,結果表明發現:女性的台詞整體上遠遠少於男性;甚至在《冰雪奇緣》(Frozen)這部以兩個女主人公為核心的電影,女性角色的台詞竟然也只佔到43%。

英國電影導演進一步發現,女性導演和編劇的人數比例低,與她們更難獲得公共經費資助有關;越是大成本的電影,女性導演的比例就越低。於是,一個名為 Directors UK 的英國導演組織呼籲,在2020年前實現公共經費資助的電影一半應由女性主導

Polygraph 上的另一份調查顯示,當電影編劇團隊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時,電影通過一項性別平衡測試的比例也更高一些。

22 %
據 Polygraph 發表對2000部電影進行的統計,台詞最多的3個角色中至少有2個是女性的電影只佔18%,且台詞最多者為女性的電影只佔22%。

聲音

研究為性別不平等的趨勢提供了堅實證據,雖然我們長久以來都知道,但如此清楚地看到這種偏見的殘酷程度,還是讓人震驚。

英國導演 Susanna White

人們往往對女性提出各種要求,比如少說話,然後又把被各種要求塑造的女性當成女性原本應該的樣子,這也是刻板印象可怕的地方:它會在反覆強調的過程中弄假成真。

中國網友

女權主義

女權主義(英語:Feminism)又稱女權運動,是指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係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權主義的支持者也着重於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女權主義理論的目的在於了解不平等的本質以及着重在性別政治、權力關係與性意識(sexuality)之上。女權主義政治行動則挑戰諸如生育權、墮胎權、受教育權、家庭暴力、產假、薪資平等、選舉權、代表權、性騷擾、性別歧視與性暴力等等的議題。女權主義探究的主題則包括歧視、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於性的物化)、身體、家務分配、壓迫與父權。女權主義的觀念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於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Polygraph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