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奧巴馬訪沙特遭冷遇,美沙關係尷尬?

刊登於 2016-04-21

2016年4月20日,到訪沙特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沙特國王薩爾曼舉行了兩個半小時左右的會談。攝:Carolyn Kaster/AP
2016年4月20日,到訪沙特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與沙特國王薩爾曼舉行了兩個半小時左右的會談。

當地時間4月20日下午,美國總統奧巴馬抵達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開始兩日的訪問行程。沙特長久以來都是美國在中東的盟國,但因美國陸續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奧巴馬近日發表針對沙特的言論,以及美國國會推動一項9.11事件相關法案等,導致美國與沙特的關係轉趨緊張。因此,奧巴馬此行被普遍視為修復兩國關係之舉。

總統先生和沙特國王討論了伊朗在這一地區的挑釁行為帶來的挑戰,雙方都認同,找到給地區矛盾降溫的方法十分重要。

美國白宮

奧巴馬此行遭遇沙特在禮節上的冷遇,雙方會談也被路透社形容為「如預期般尷尬」。20日下午,奧巴馬抵達利雅得機場時,沙特只派出了利雅得省省長 Faisal bin Bandar Al Saud 王子來接機。此外,沙特國營電視台向來會直播國王與外國領導人會面的場景,但此次奧巴馬來訪時,該電視台卻在播放國王與其他海灣地區國家官員會面的情況。

其後奧巴馬會見沙特國王薩爾曼(Salman bin Abdulaziz Al Saud),並進行了兩個半小時左右的會談。白宮聲明指,雙方在會談中確認了兩國的歷史友誼和盟國關係之重要,並主要就中東的地區安全問題交換了意見,包括認同要和平解決伊朗問題。白宮還指奧巴馬在會談中提及了沙特的人權問題。不過路透社引述分析指,會談其實並無什麼實質進展。

海灣地區安全問題專家 Mustafa Alani 說,沙特故意不給予奧巴馬高規格的接待,是為了顯示沙特對這位美國總統的不信任。以伊斯蘭遜尼派為主的沙特,與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為中東區內兩大國,並且是傳統宿敵;自去年伊朗與國際社會達成核協議,並獲解除部份制裁之後,沙特一直對伊朗重新崛起感到擔憂。

而奧巴馬日前接受訪問時,還發表過沙特與伊朗應該「建立睦鄰關係」的言論。奧巴馬還曾指出,不少中東國家在地區安全問題上「搭便車」,太過依賴美國,自己則什麼都不做。此番言論被認為是針對沙特。

加上有美國國會議員近月推動9·11事件相關法案,爭取解密記錄了沙特政府在9·11事件中涉嫌扮演角色的28頁文件,引起沙特不滿。3月,沙特外長還威脅美國若通過該法案,就拋售美國國債與在美資產。

分析認為,儘管關係不佳,但沙特對美國來說仍是制約伊朗的重要盟國。伊朗核協議雖然限制了伊朗發展核武器,但伊朗是否會始終履行協議,以及在石油輸出以及中東地區事務上的表現,還是牽動着美國與沙特的神經。同時,美國與沙特還共同面臨着中東的另一大難題——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儘管這些因素都使美國與沙特必須維繫盟友關係,但路透社指,大多數沙特王室成員都認為,奧巴馬執政期間的美沙兩國關係出現了倒退。

奧巴馬21日還在利雅得出席了由沙特主導的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阿聯酋和阿曼的代表出席了會談。奧巴馬車隊所到之處安保措施嚴密,有警車、直升機在住所外巡邏。

4
此次是奧巴馬2008年當選美國總統後第四次訪問沙特。

聲音

沙特人和以前的幾任美國總統就有很大分歧,他們對奧巴馬也有很深的不信任,覺得他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海灣地區安全問題專家 Mustafa Alani

儘管有各種各樣的不同點,沙特和美國還是不會分手的。我們需要彼此。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布魯金斯學會情報項目主管 Bruce Riedel

我和沙特人民對總統先生的來訪感到很高興。

沙特國王薩爾曼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國家,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沙特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地成立,從此便一直是以根據伊斯蘭教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管治,瓦哈比派伊斯蘭教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徵」。沙特也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 沙特還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沙特人權狀況堪憂,被自由之家列為「不自由」的國家之一。沙特阿拉伯的國防開支一度在世界排行第四,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路透社衛報NowCNN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