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高盛一季度利潤銳減60%,凸顯華爾街銀行困境

刊登於 2016-04-21

美國多家大銀行公布一季度財報顯示,出現自2011年以來最嚴重的季度利潤下滑。攝 : Spencer Platt/GETTY
美國多家大銀行公布一季度財報顯示,出現自2011年以來最嚴重的季度利潤下滑。

財報顯示,美國大銀行正在經歷2011年以來最嚴重的季度利潤下滑。

4月19日,高盛發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的財報,該季度高盛的營業收入從106億美元下跌到63.4億美元,利潤則同比鋭減60%到11.4億美元。這也是12年來高盛表現最差的第一財季。其中,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部門(FICC)的收入同比下滑47%至16.6億美元,股票交易的收入下滑23%到17.8億美元,投行業務則下跌23%到14.6億美元。以高盛自有資金為主的投資和貸款業務更遭遇95%的跌幅,淨收入減少達16億美元。

今年以來,高盛的股價已下跌近10%。不過,業績公布後,由於每股收益好於市場預期,高盛的股價反而上漲了2.3%。

高盛首席財務長 Harvey Schwartz 表示,高盛正集中精力削減成本,從而在收入大幅下滑的狀況下維持利潤水平。根據第一季度的數據,高盛的總開支削減了27%到47.6億美元,這主要是由於薪資和福利縮水了40%。高盛表示,除去薪資開支,公司總開支已降至7年來的最低點。

相比他們的同業,高盛這一季的表現令人失望。儘管他們在成本管理上做的不錯,但損失的利潤令我們非常失望。

野村證券分析師 Steve Chubak

事實上,業績低迷的不只是高盛。美國六大銀行中,五間都在第一季度出現了出現了收入下滑。數據顯示這六間銀行的總收入為970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0億美元。

為了抵消收入下降的影響,2015年多間銀行都公布了大規模的裁員計劃和其他削減開支的措施。不過,由於全球各大央行推出的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這些銀行的貸款業務利潤依然受到一定擠壓;加上美國政府在金融危機後加強了對銀行自有資金交易的監管,這些銀行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上依賴投資者的態度。

4月18日公布財報的摩根士丹利收入下滑21%,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綜合性銀行的收入降幅則從3%到11%不等,這主要是由於消費者貸款業務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投行業務下滑帶來的影響。唯一出現業績上升的是富國銀行,第一季度該行收入同比上升4%,主要原因在於其零售業務規模和近期收購了 GE 資本300億美元的資產。

儘管各大銀行今年的處境非常不利,但 KBW 納斯達克銀行指數自2月11日以來還是上升了21%。美國銀行的 CEO Paul Donofrio 表示,第二季度的開局狀況比第一季度好得多,而花旗銀行首席財務官 John Gerspach 則稱,該行還有相當多的投行業務待處理。

6.4 %
高盛公布的第一季度年化股本回報率為6.4%。

高盛

高盛(Goldman Sachs)成立於1869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業務涵蓋投資銀行、貿易及自營投資和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代表處。亞太地區總部設於香港。2007年次貸危機時,高盛將高達40億美元賭注下在可能要崩潰的主要市場,賣空抵押貸款相關的證券,在各大銀行出現危機時獲得驚人的利潤。2008年9月高盛宣傳將成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結束單一的投資銀行身份。(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