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德銀報告:VR將如智能手機般迎來高速增長

刊登於 2016-04-18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發布最新 VR 報告,認為虛擬現實設備將如當年智能手機一般,迎來高速增長。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德銀)分析師 Ross Sandler 等人近期發布關於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產業的報告,認為 VR 設備的普及率即將迎來快速增長,正如智能手機從2007年起迎來的增長那樣。報告指出,智能手機用了4到5年時間在美國獲得了1億用戶,VR 設備的普及可能慢於這一速度,但足以支撐起龐大的市場。

報告也指出了 VR 產業的問題,即內容的生產落後於硬件設備的發展。報告認為,未來兩年中,人們可能會因為 VR 徒有硬件而對這一領域轉向負面態度。

VR 設備在2016和2017年繼續普及後,媒體和分析師們會開始質問,「殺手級 App 在哪裏?」、「為什麼這些 VR 系統都在積灰了?」

報告

報告指出,基於台式機的 VR 產品預訂勢頭火爆,市場需求超出預期。另一方面,移動 VR 產品也在增加,相關產品可分為輕量級移動 VR(如 Google Cardboard)、基於智能手機的 VR(如三星 Gear VR)、獨立式 VR(內置 CPU/GPU 等)三大類。

報告認為,從長期來看,移動 VR 產品可憑藉較低的成本及日益提升的用戶體驗擁有更廣闊的市場,預計2017年移動 VR 銷量或達5000萬部。其中三星 Gear VR 的銷量有望從去年的25萬部增加到今年的1000多萬部,三星也將憑藉這款產品鞏固其在移動 VR 市場的領先地位。

報告還指出,VR 硬件正在向「完全在場」發展,即讓 VR 用戶感到自己完全置身於 VR 世界中,但目前很少有平台能做到這一點;迄今最接近這一目標的是 HTC Vive,等到今年下半年 Oculus Touch 手柄上市後,配上該手柄的 Oculus Rift 也有望達到和 HTC Vive 接近的效果。

Oculus Rift 是 Facebook 旗下產品,報告預計它今年能售出100萬部。Facebook 兩年前以20億美元收購了 VR 公司 Oculus,並於今年2月宣布成立虛擬現實社交(social VR)團隊,希望將其核心社交網絡服務帶入虛擬現實。Oculus 已嘗試通過一款名為“Social Alpha”的應用為 Gear VR 加入通信和社交網絡功能,當觀眾在虛擬影院觀看在線視頻時,可通過“Social Alpha”互相聊天。

除 Facebook 外,Google 也在積極投資VR市場。Google 的 Cardboard 現為全球保有量最高的輕量級 VR 設備,出貨量已突破500萬部;Cardboard 還擁有1000多個 App,例如允許用戶拍攝360度 3D 全景照片的 App。報告估計,Google 會在今年5月18日的 I/O 開發者大會上進一步公布關於VR的計劃。

VR 技術被較多地用於遊戲,但還有其他廣泛用途,例如賽事直播、購物、電影、教學、旅遊等。醫生和治療師還創造了新的 VR 療法,通過模擬現實生活治療多種疾病,例如美國南加州大學創新技術學院將 VR 用於治療創傷後應激障礙,倫敦公司 Virtual Exposure Therapy 利用 VR 治療恐懼症等。

3
報告指出,自 Facebook 收購 Oculus 以來,VR 領域的風險投資增長了3倍,幾乎每天都有 VR 公司宣布獲得投資。

聲音

與2007年至2010年間的智能手機市場相似,開發一個大規模、有活力的 VR 開發者社區需要時間。對智能手機而言,直至2011至2012年,應用下載量才真正開始騰飛,所以 VR 生態系統也需要同樣的時間。

報告

遊戲之外,VR 將影響的一個重要領域是直播或泛娛樂的部分……4月14日,籃球運動員高比·拜仁完成了退役前的最後一場比賽,許多人希望能親臨現場,而 VR 直播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讓觀眾自己選擇想看的人物和細節。

HTC 虛擬現實新技術部門副總裁鮑永哲

阿里巴巴與優酷土豆在探索基於 VR 的虛擬現實購物,將天貓與優酷的流量結合,為硬件廠商提供在線購買和在線訂購的模式。

優酷土豆高級副總裁李捷

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 VR 技術,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的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用戶進行位置移動時,電腦可以立即進行復雜的運算,將精確的三維世界視頻傳回,產生臨場感。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計算機仿真、人工智能、感應、顯示及網絡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騰訊科技FT中文網財新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