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政經改革不力,身陷執政困局的烏克蘭總理宣布辭職

刊登於 2016-04-11

2016年4月10日,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Arseny Yatseniuk)宣布辭職。攝:Ukrainian Government Press Service/Handout via Reuters TV
2016年4月10日,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Arseny Yatseniuk)宣布辭職。

4月10日,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Arseny Yatseniuk)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決定辭去總理職務,將於12日向國會提交申請。自2014年上任總理的亞采紐克,近月因政府貪污問題及經濟復甦遲緩導致支持度大跌,儘管在2月國會針對他提交的不信任動議中「涉險過關」,但最終還是要自行辭職。

想要拉倒一個人的慾望,蒙蔽了政客們的眼睛,麻痹了他們進行真正變革的政治意願⋯⋯改革政府的過程變成了愚蠢的原地踏步。

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10日宣布將辭職

亞采紐克是親歐派經濟學者、律師及政治家,早年亦曾任烏克蘭外交部長。他能說一口流利英語,深受西方國家歡迎。

在2014年2月親俄派前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在「親歐盟革命」中被推翻後,亞采紐克被國會選為烏克蘭總理。他與2014年6月就任總統的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同樣被視為烏克蘭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亦曾是政治盟友。

2014年10月烏克蘭國會選舉前夕,亞采紐克創立親歐政黨「人民陣線」(People’s Front)。人民陣線在政黨席位競爭中獲得22.14%選票,排名第一;但在單席位選區則不敵總統波羅申科所屬的「波羅申科團結集團」(Petro Poroshenko Bloc "Solidarity")。「人民陣線」最終在國會獲得82個議席,成為第二大黨。大選後,「人民陣線」與「波羅申科團結集團」亦組成執政聯盟。

但近月亞采紐克持續被輿論批評工作不力,放任烏克蘭政府官員貪污腐敗,並在人事任命上包庇政治盟友,加上他推行的經濟改善政策失效,他和「人民陣線」的支持度持續下跌。反對派亦指亞采紐克與烏克蘭寡頭及亞努科維奇政權的官員關係密切。

在「人民陣線」支持度大跌之下,波羅申科近月亦背棄亞采紐克這位執政初期的政治盟友。在今年2月國會針對亞采紐克進行不信任動議投票前夕,波羅申科更發言稱是時候對政府「動手術」,呼籲議員投下不信任票。

據紐約時報報導,向來受西方國家支持的亞采紐克,亦因推行烏克蘭政治及經濟改革不力,而開始遭西方離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亦曾發出警告,稱若烏克蘭還不落實改革,將撤除援助資金。

不過,亞采紐克10日宣布將辭職後,仍稱願為消除執政聯盟內部分歧作出努力,強調「人民陣線」將繼續留在執政聯盟,又表態支持波羅申科提名的現任議會發言人 Volodymyr B. Groysman 接任總理,組建新政府以壓止進一步的政治動蕩。有分析指,已有親俄派政黨希望借執政聯盟面臨分裂時要求提前舉行大選,藉此扭轉政治格局。

175 億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於2014年承諾將為烏克蘭提供175億美元的援助資金。

2013至14年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

是烏克蘭親歐洲派在基輔展開的反政府示威,2013年11月21日開始,至2014年2月國會投票通過解除總統亞努科維奇職務後結束。主要起因是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中止和歐洲聯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另外,總統亞努科維奇2014年1月17日簽署新法,禁止幾乎所有形式的抗議活動,而再度引發民怨。因此,抗議群眾要求政府和歐盟簽署協議、亞努科維奇下台、提前舉行選舉。紀錄此次示威活動的紀錄片《凜冬烈火:烏克蘭為自由而戰》中提及,人權組織宣布在佔領為期93天中,示威鎮暴已造成至少125人死亡,1890多人受傷,還有65人失蹤。(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紐約時報界面BBC 中文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