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美聯儲主席耶倫重申鴿派言論,市場加息預期驟冷

刊登於 2016-03-30

2016年3月29日,美聯儲主席耶倫在紐約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講。

3月29日,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在紐約經濟俱樂部(The 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發表演講,出乎市場意料地發表了應謹慎加息的鴿派言論。耶倫認為,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國際油價暴跌的影響,全球經濟存在風險,而美國經濟數據則喜憂參半,決策者應「謹慎」推進加息。

耶倫的講話令市場對美聯儲的加息預期大幅放緩,市場預期美聯儲4月會議加息的概率已降至5%,3月28日這一預期是12%。

2016年2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1%,高於預期的0.9%,核心CPI更同比增長2.3%,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大漲幅;非農人口就業人數則增長24.2萬人,高於預期的19.5萬人,失業率4.9%,同樣是2008年的以來的最低水平。然而耶倫表示,不得不考慮近期全球經濟和金融走勢的潛在影響力。她還在講話中提到了未來利率上調時需要考慮的狀況:

  • 外國經濟體及其金融市場需要穩定;
  • 美元不能進一步升值,美元升值會打擊通脹和出口,傷害美國製造業;
  • 商品價格需要穩定以幫助國外廠商實現更好的增長前景;
  • 房地產行業需要對美國經濟產出做更大貢獻;
  • 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脹近期的上升能否持久

受耶倫講話的影響,週二美股大幅上漲,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均收於2016年最高值;美國國債收益率則小幅度走低,2年期國債收益率降到低於0.80%,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1.81%;歐洲和亞洲股市均全線反彈。

海外的情況發展表明,要達到我們的就業和通脹目標,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可能要比12月的預期慢一些。鑒於經濟前景風險,我認為委員會在調整政策時應謹慎行事。

美聯儲主席耶倫

英聯邦外匯公司(Commonwealth Foreign Exchange)首席市場分析師Omer Esiner認為,耶倫的謹慎態度並不令人意外,「但考慮到美聯儲官員上周如出一轍的鷹派言論,她今天的講話確實有些出人意料。」

3月16日,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理事會(FOMC) 公布利率決議後,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就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放緩加息節奏是謹慎的,同時美聯儲官員將今年的加息預期將從4次減到了2次。

但在之後,有4位美聯儲官員發表了支持加息的鷹派言論,令市場的加息預期有所回升。其中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認為,過去數月美國CPI數據表現良好,已實現或正接近充分就業水平,且並未看到全球經濟增長的潛在危機,「如果不是因為全球性因素和其他國家負利率政策的不確定性,我認為我們會以比現在更快的速度加息。」

這似乎也反映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的決策框架越來越複雜。智庫「均衡博弈」認為,從政策取向來看,美聯儲正從單一貨幣政策逐步向財政政策轉移;從匯率影響來看,正從單一的貿易平衡向全球金融穩定轉移;從調控目標來看,正從關注國內泰勒方程傳統指標向考察全球風險內卷的影響轉移。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資本市場資深經濟學家Sal Guatieri認為,耶倫最新觀點表明,她並不希望在4月份加息。但如果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回升,美聯儲在6月會議時仍存在加息可能。

30 %
據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最新數據顯示,在耶倫講話之後,市場預期美聯儲6月加息概率降至30%。

聲音

我認為,這是她成為美聯儲主席以來最好的表現。

巴克萊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Gapen

更令我們擔憂的是,在中國經歷這段相當長時間的過渡之際,人民幣將會在一定期間內貶值或因資本外逃引發動蕩……或金融市場發生動蕩。我擔心這可能會迅速傳遞至全球金融市場,導致信用利差加大,並影響美國市場。

達拉斯聯儲主席Kaplan同樣表示了對全球經濟的擔憂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的主要任務是決定美國貨幣政策,透過貨幣政策的調控,來達到經濟成長及物價穩定兩者間的平衡。FOMC 決議的貨幣政策主要由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通常指調整聯邦基金利率。每年 FOMC 會在華盛頓舉行8次會議,通常當次會後發表的政策聲明(Policy Statement)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政策聲明內容包括 FOMC 貨幣政策的調整,以及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評論。FOMC 由12位投票成員所組成,其中7位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董事。這7位理事會董事,加上紐約區聯邦準備銀行主席為 FOMC 固定投票成員。其餘4位投票成員則由11位地區聯邦準備銀行主席輪流擔任。其他所有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都可以參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討論會議, 但是沒有投票權。(資料來自MBA智庫)

來源:路透社CNBC華爾街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