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美聯儲3月會議維持利率不變,不排除4月加息

刊登於 2016-03-17

美聯儲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決定,維持現有利率不變。攝:Chung Sung-Jun/Getty
美聯儲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決定,維持現有利率不變。

經過為期兩天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北京時間周四凌晨2點30分,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將維持現有聯邦基金利率0.25%至0.5%不變。

美聯儲去年12月曾預計今年加息4次,然而從最新的利率預測點陣圖看,美聯儲官員預計到2016年底時,聯邦基金利率中值為0.875%,這意味着年內可能只有2次加息。

我們決定保持這種寬鬆的政策,體現了我們對經濟前景和風險的評估。委員會對於經濟活動、勞動力市場和通貨膨脹的預期底線,較去年12月沒有太大變化。隨着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們預計經濟仍將温和增長,勞動力市場將進一步好轉,通貨膨脹也將於2到3年內回到2%的目標。

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

根據美聯儲此前的聲明,加息須符合兩項條件:一是「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美聯儲官員預估充分就業時的失業率區間為5%至5.2%;二是「有理由相信中期通脹水平將回到2%的目標」。今年2月,美國的失業率達到4.9%,表現甚至優於充分就業水平;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發布的一項通脹指標則升至1.9%,是兩年半來最接近美聯儲通脹目標的數據。

耶倫在發言中稱,美聯儲仍擔憂通脹問題,目前尚未看到通脹率顯著上行。但她同時表示,美聯儲認為經濟前景所面臨的風險已經降低,經濟活動仍將持續以温和的速度發展。

在談到負利率等進一步刺激經濟的政策時,耶倫稱美聯儲並沒有積極考慮負利率。她表示,美聯儲有很多工具來實現寬鬆政策,比如前瞻指引之類的工具仍然可以使用;並重申,每一次美聯儲的 FOMC 會議都有可能行動,包括4月的會議,暗示不排除4月加息的可能性。

美聯儲在2015年12月中的會議上決定加息0.25%,結束7年的零利率時代。今年1月的 FOMC 會議上,美聯儲宣布按兵不動,表示正「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和金融發展動態及其對勞動力市場、通貨膨脹和前景風險均衡的影響」。

美聯儲理事 Lael Brainard 是主張加息的代表性官員,她強調已實現温和的通脹預期,並擔心海外的增長疲軟可能帶來風險。不過 Brainard 也表示,緊縮政策的危害是一旦經濟朝相反方向發展,可用的政策空間將非常有限。

美聯儲副主席 Stanley Fischer 則認為,持續的就業目標可能會刺激通脹並迫使央行意外採取緊縮政策,「貨幣政策的目標是避免這種風險,使(利率)擴張維持在可持續的軌道。」三藩市聯儲主席 John Williams、堪薩斯城聯儲主席 Esther George、克利夫蘭聯儲主席 Loretta Mester 等人也持類似看法。

在 FOMC 決議公布後,市場立即給出強烈反應。截止北京時間凌晨2點50分,美股逆轉此前跌幅迅速上漲,其中道瓊斯指數漲逾107.14點,至17358.67點;標普500指數漲12.82點,至2028.75點;納斯達克指數漲35.39點,至4764.04點。與此同時,黃金價格急漲,突破每盎司1256美元;美元跌幅擴大,歐元兑美元漲幅突破1%。

0
本次會議前,市場大多預測美聯儲不會選擇3月加息。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的數據顯示,市場預期美聯儲本月加息概率為0,4月加息的概率為24%,6月、7月、9月加息的概率分別為48%、56%、64%,12月加息的概率上升至79%。

聲音

年初時金融環境收緊是1月最明顯的風險,現在這種風險已經消退。因此,耶倫主席或許會暗示委員會仍有可能在下個季度升息。

高盛經濟學家 Zach Pandl 和 Jan Hatzius 此前在報告中稱

FOMC 的利率預測點陣圖和通脹預測帶有明顯的鴿派色彩。

道明證券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FOMC)的主要任務是決定美國貨幣政策,透過貨幣政策的調控,來達到經濟成長及物價穩定兩者間的平衡。FOMC 決議的貨幣政策主要由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執行,「公開市場操作」通常指調整聯邦基金利率。每年 FOMC 會在華盛頓舉行8次會議,通常當次會後發表的政策聲明(Policy Statement)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政策聲明內容包括 FOMC 貨幣政策的調整,以及對於未來經濟發展的評論。FOMC 由12位投票成員所組成,其中7位為聯邦準備理事會(Fed)董事。這7位理事會董事,加上紐約區聯邦準備銀行主席為 FOMC 固定投票成員。其餘4位投票成員則由11位地區聯邦準備銀行主席輪流擔任。其他所有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都可以參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討論會議, 但是沒有投票權。(資料來自MBA智庫)

來源:路透社Bloomberg華爾街日報華爾街見聞新浪美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