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美加關係回暖,19年來首位加拿大總理訪美

刊登於 2016-03-11

2016年3月10u001bu001b日,美國華盛頓,美u001b國總統u001b奧巴馬在白宮舉辦晚宴歡迎加拿大總理杜魯多u001b。攝:Jacquelyn Martin/AP
2016年3月10日,美國華盛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舉辦晚宴歡迎加拿大總理杜魯多。

3月10日,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抵達美國展開國是訪問,成為19年來首位正式訪問美國的加拿大總理,此行也被外界形容為美加關係的「破冰之旅」。

在歡迎儀式上,杜魯多邀請美國總統奧巴馬於今年夏天訪問加拿大,並於渥太華的國會發表演說,奧巴馬亦當面答應。奧巴馬與杜魯多隨後於白宮舉行閉門會談,據報導,他們談及簡化出入境措施、反恐、貿易等議題,但談論最多的是兩國如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很榮幸,我期待告訴加拿大人民,我們可以共同開創非凡前途。

美國總統奧巴馬

就在奧巴馬與杜魯多會面前,白宮已率先公布一份 美加聯合聲明,宣布加拿大將配合美國的現行目標,在2025年前按2012年水平削減油氣業的甲烷排放量40-45%,聲明又邀請其他國家加入實踐這個目標。

根據聲明,兩國會制定一個「世界級標準」,以規管包括捕魚、鑽油及採氣在內的北極地帶商業活動。此外,兩國亦會在北極地帶合作開闢對環境衝擊較低的航道。

歷史可能複雜,但有一點很清楚,全世界沒有任何一種國家關係可與加拿大和美國相比較。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

會談過後,奧巴馬與杜魯多於白宮玫瑰園舉行聯合記者會。奧巴馬自言與比他小10歲的杜魯多沒有代溝,形容兩人想法十分相近,均視推進全民保健計劃、同性戀權益、氣候變化等議題為重要任務。

有記者詢問杜魯多,如何評價美國共和黨參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或克魯斯(Ted Cruz)有可能勝出總統選舉。杜魯多的回答非常謹慎,稱這是美國內政議題,但「當兩國領袖坐在一起談論與雙方人民有關的重要議題時,兩國關係與友誼超越意識形態及個人」,又稱期待與任何由美國選民選出的人合作。

從早上的歡迎儀式、玫瑰園記者會,到晚上的國宴,奧巴馬與杜魯多一直談笑風生、氣氛輕鬆。這也被外界視為美加關係轉好的象徵。在歡迎儀式上,奧巴馬盛讚加拿大以冰上曲棍球運動聞名,但又提醒杜魯多去年北美冰曲聯賽(NHL)的冠軍奬盃,最終由自己家鄉芝加哥的黑鷹隊(Chicago Blackhawks)奪得,令杜魯多在一旁不斷搖頭苦笑。在國宴上,奧巴馬還幽默地提醒賓客不要生事,因為杜魯多過往曾有當保鏢的經驗。

在杜魯多之前,上次有加拿大總理訪美已是在1997年,時任加拿大總理是讓•克雷蒂安(Jean Chretien),時任美國總統則是克林頓(Bill Clinton)。

自2006年夏柏(Stephen Harper)出任加拿大總理,帶領保守黨上台執政後,美加關係持續交惡。其中,奧巴馬政府因拒絕讓加拿大石油運輸公司鋪設橫跨美加的基斯頓輸油管(Keystone XL pipeline),更令其與兩國關係跌至谷底。

去年10月,杜魯多帶領自由黨勝出加拿大國會選舉,結束保守黨9年執政,加上杜魯多與奧巴馬有相近的自由派理念,外界預計美加關係將得以改善。

然而杜魯多與奧巴馬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一些分歧,例如在應對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和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態度。今年2月,杜魯多正式履新後,隨即兌現競選承諾,撤回6架加拿大戰機,不再參與美國為首的聯軍在敘利亞針對 IS 的空襲行動;而對於 TPP ,杜魯多曾強調自由黨贊成國際貿易,但仍要詳細檢視協定內容,評估加入 TPP 是否真的對強化中產階級經濟有利。

1977
杜魯多的父親皮耶・杜魯多(Pierre Trudeau)於1968至1984年間曾兩度出任加拿大總理。1977年,皮耶・杜魯多亦曾到美國進行國是訪問,時任美國總統是卡特(Jimmy Carter)。

聲音

我從未見過有這麼多照相機對準一個來訪的政府元首,我想這就是 Google 上「移民加拿大」的搜尋量高企的原因。他有極佳的領導能力,在難民、氣候變化、爭取婦女權益等議題上均表現出色。

舉行午宴接待杜魯多的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

賈斯汀•杜魯多

加拿大政治人物,現任加拿大總理,加拿大自由黨黨魁及加拿大國會下議院帕皮諾選區議員,並曾任該黨的青年、專上教育及業餘體育事務評議員。他是已故前加拿大總理皮耶•杜魯道的長子。他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理(最年輕的是喬•克拉克),就任時43歲。杜魯多分別從麥基爾大學文學系和卑詩大學教育系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在溫哥華兩家學校先後任教社會科和法語科。2002年至2004年,他在滿地可大學就讀工程系;他又曾報讀麥基爾大學的環境地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但為了競選公職而輟學。(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衞報中時電子報路透社CNN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