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科學家發現慣性流產成因,將研預防方法

刊登於 2016-03-14

英國華威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現,慣性流產很可能是由於女性子宮內膜裏的幹細胞不足。研究或有助預防慣性流產。攝:Ian Waldie/GETTY
英國華威大學研究人員日前發現,慣性流產很可能是由於女性子宮內膜裏的幹細胞不足。研究或有助預防慣性流產。

自然流產是一種普遍現象,且有可能反覆出現,形成慣性流產(連續流產三次或以上)。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研究者們近日發現,慣性流產很可能是由於女性子宮內膜裏的幹細胞不足,若能在下次懷孕前彌補子宮內膜的缺陷,就有望避免再度流產。

對於那些慣性流產者而言,這可能是預防流產的唯一方法。

研究者之一、華威大學教授 Jan Brosens

這項研究由華威大學的醫學院和系統生物學中心合作進行,發表於權威期刊《幹細胞》(Stem Cell)。研究者們觀察了183名女性的子宮內膜組織,發現在那些慣性流產的女性的子宮內膜組織中,可被分離的幹細胞數量更少。

此外,研究者們還發現缺少幹細胞會加速子宮老化。子宮內膜會在月經、流產、分娩後自我更新,這種更新能力取決於幹細胞數量。當幹細胞不足時,子宮內膜細胞就會加速老化,從而增加炎症反應,對胚胎發育產生不利影響。

研究者之一、華威大學教授 Siobhan Quenby 表示,在發現慣性流產成因後,他們將在今年春季起研究如何預防慣性流產。初步的研究方向包括研發新的子宮內膜測試方法,及早對慣性流產風險較高的女性進行篩查,其次將研究增加這些女性的子宮內膜幹細胞數量的方法,包括服藥或其他助孕方法。

除流產外,不孕症也困擾着不少想生孩子的女性。今年2月,美國一名患有子宮性不孕症(Uterine Factor Infertility)的26歲女性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成為美國國內首例,但最終因術後併發症移除了子宮。在瑞典,這項手術目前成功率較高,至今已成功進行7次移植手術,其中5人移植後已誕下嬰兒。

1
研究指出,15%至25%的懷孕都以流產告終,而每100名想懷孕的女性當中,就有1名受慣性流產困擾。

聲音

現在真正的挑戰是如何提升子宮內膜的功能。

華威大學教授 Siobhan Quenby

子宮移植是風險極高的手術,但醫生和願意嘗試的病人還是應該繼續嘗試。

Vox 引述醫生及醫學倫理學家

子宮內膜

是指構成哺乳類子宮內壁的一層。子宮內膜對動情素和孕激素都起反應,因此可隨着性週期(發情週期、月經週期)發生顯著的變化。動情素可引起子宮肥大,孕激素可促使子宮內膜發生特殊的妊娠初期變化,或改變子宮內膜的性質,使之具有產生蛻膜的能力。子宮內膜覆蓋着粘膜,由粘膜上皮與其下方的固有層所組成。粘膜上皮為柱狀上皮、立方上皮或復層柱狀上皮,動情素分泌時,各上皮細胞將長大、分裂使數目增多。固有層中粘膜上皮下方的部分稱為機能層,上皮細胞進入其中形成子宮腺,並對動情素起反應。機能層的下層稱為基底層,富有血管。 (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衛報華威大學網站VoxCNN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