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北韓時間

鍾樂偉:強硬反擊北韓,南韓反成輸家

南韓失去了開城工業園區以後,首爾便再沒有任何一項可針對平壤施壓的籌碼,就連接觸的空間也斷絕。

刊登於 2016-02-18

#北韓

2016年2月16日,平壤,北韓民眾跳舞紀念前領導人金正日冥誕。

踏入2016年後,北韓未因新年節日氣氛而選擇與眾同樂,大打和平牌,反而從一月份起,有連番動作。金正恩選擇追隨其亡父金正日一貫以來推行的「核子危崖政策」,即倚重北韓發展更多更成熟的核武器,來威脅國際社會,以更多的經濟與糧食援助來「買和平」。今年1月6日,平壤先於豐溪里核試驗場進行了第四次核試。其後於2月7日,又以宣稱發展太空科技為理由,於東倉里發射場成功發射了一枚長距離火箭,並附載了「光明星」衛星。

短短兩個月內,北韓接連向國際社會發動多次挑釁動作,引起外界嘩然,甚至讓觀察北韓問題多年的觀察家也大為疑惑。就在國際社會正在商討,如何加強針對北韓核武與導彈發展的經濟制裁之際,按捺不住的南韓先行一步,宣布兩韓於邊界地區共同建立的開城工業園區暫定運作。其時,北韓又再以軍方接管該地帶,並驅逐所有於園內工作的南韓人,更切斷了兩韓間軍事通話熱線。

一時之間,南北韓關係回到了戰爭戒備的狀態,連可溝通的接觸辦法與拉攏北韓對話的最後談判籌碼也放棄。那麼,將來的兩韓關係又可以走往哪個方向?

平壤的目標與盤算

兩個月內,毫不理會國際社會勸阻,北韓接二連三地進行氫彈試驗,再配以發射火箭,把北韓半島的戰爭危機推至引爆邊緣。國際社會最感到不解,因為最近來自西方國家針對北韓的軍事威脅,未有刻意加強,亦未有任何足以觸動平壤敏感神經的軍事演習。金正恩忽然在這刻耍出震懾世界的軍事挑釁動作,背後目的迄今仍使人摸不著頭腦。

根據昔日北韓沿用已久,且技巧耍得熟練過人的「核危崖政策」,每一次平壤選擇不顧國際社會反對,一意弧行地逆民意而行,進行核試與導彈試射,背後都有明顯目的──以核試驗帶來的威脅,使國際社會為了「安撫」北韓,提供大量糧食與燃料援助,換取北韓暫時凍結其國內的核設施與導彈發展計劃。這一套路一直都是外界觀察家相信行之有效,國際社會與北韓共同演繹這一場外交探戈的例行公事。

可是,自從金正恩上台後,特別在2012年開始,平壤竟然先行破壞難得與美國奧巴馬政府簽定的《閏日協定》,主動放棄兩大夢寐以求的目標──美國的糧食援助,以及獲得奧巴馬政府口頭承諾,不再敵視平壤的外交及安全保證。此舉背後,其實已反映出金正恩決定走上一條與其先父不一樣的「核外交政策」,那就是建立一套不受外界經濟制裁影響,而可堅持建核與發展火箭能力的自我封閉政策。

2014年起,金正恩大膽提出與其父不同的策略,稱為「並進政策」,即北韓當下不再需要為了發展核武,而放棄既有的經濟發展。因為北韓現在已有一定實力,而且也適應了多年來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措施,可以把經濟規模與核實力同時並進。自此以後,任憑安理會的經濟或金融封鎖如何更進一步加強,北韓彷彿不再受那些措施左右。

背後的原因,是北韓深明及相信:中國於北韓核問題解決手法的立場上,絕不會贊同跟美國走同樣的制裁路線,中方堅信此舉只會弄巧反拙,並充其量繼續要求美朝雙方透過對話解決危機。

因此,在北京未有調整制裁北韓態度的前提下,北韓一天不與美國對話,金正恩也大可延續其號稱已耍得越趨熟練的「並進政策」,實踐經濟發展與核力量同步起飛,不受任何挑戰。況且,北韓近年多次在勞動黨大會內,多番把建核與發展火箭及外太空科技等國家目標,牢牢地寫進了黨章內,便可肯定再多的國際壓力,也無法影響北韓。

草率關閉工業園,不利南韓

就在國際社會再也想不出新辦法,阻止北韓進一步研發更先進的核武與火箭技術之際,最先行動的不是華府或北京,卻是38線對岸、已多次受金正恩挑釁,忍無可忍的南韓總統朴槿惠。正當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強化對北韓的經濟制裁同時,青瓦台主動向外界宣報:他們掌握的資料顯示,北韓透過兩韓合作的開城工業園區獲得經濟利潤,以資助其核武與導彈發展計劃;因而他們決定關閉此工業區,懲罰北韓挑釁。

不消一天,北韓卻反客為主,先派遣軍方進入該地區,宣布那一帶成為北韓軍方管制區域,並把所有於工業區內的南韓工人驅逐離開,更沒收區內一切的財產。同時,南韓亦表示會切斷該區的水電供應,正式把這個金大中與金正日簽署成立,迄今已有十年多歷史的兩韓經濟合作計劃,劃上句號。

開城工業園區成為兩韓衝突的談判籌碼,其實已非首次。2013年的兩韓危機時,平壤也曾經暫時宣布關閉該園區;但在經歷數個月的談判後,兩韓最終重修舊好,重啟該園區的運作,並表示將來開城工業園區的合作,將凌駕兩韓發生的一切政治危機,不會輕言取消。但是,這次卻是首爾政府率先下手,主動關閉此區域。開城工業園區的命運,看來與兩韓曾經建立的金剛山旅遊區一樣,最終也成為政治衝突的犧牲品。

然而,草率關閉開城工業園區,最終結果,卻未必會如已被平壤玩弄得不知所措的朴槿惠所想一樣,為金正恩帶來沉重打擊。一來,開城工業園區為北韓帶來的經濟利潤,只佔北韓對外貿易的1%,關閉了對平壤實質經濟傷害有限。反過來,就在宣布關閉以後,不少於該地區開設廠房的南韓中小企公司,都反指關閉措施只會為它們帶來更大打擊。

更重要的是,就在南韓失去了開城工業園區以後,首爾便再沒有任何一項可針對平壤施壓的籌碼,就連接觸的空間也斷絕。試想北韓繼續進行下一波核試時,青瓦台便陷入無計可施的困境,只能要求美國於南韓國內建立薩德反彈導系統,加強防衛。但倒過來看,這又成了北韓保留核計劃的借口,不會對長遠以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有絲毫好處。

況且,失去南韓的合作後,可以預期平壤只會更傾斜向中國,尋求經濟上的互補合作,抵消首爾的經濟因素。那時,北京既可繼續擴大並壟斷於北韓國內豐厚的投資機會,北韓也可以拉攏俄羅斯發展經濟合作,對沖中國因素。在那一刻,兩韓關係只會走向南轅北轍的兩端,最終受益的國家,顯而易見。至於南韓,作為戰略上的輸家也成事實。

(鍾樂偉,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助理講師,研究韓國學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