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1月份進出口降幅雙雙突破預期

刊登於 2016-02-16

中國1月份進出口數據降幅雙雙超過預期。攝:Jason Lee/REUTERS
中國1月份進出口數據降幅雙雙超過預期。

在春節前生產放緩和需求低迷的雙重因素作用下,中國貿易新年開局不利。2月15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了今年1月的進出口數據。2016年1月中國進出口總額1.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8%。按美元計算,1月出口同比下降11.2%,為去年3月以來最低;進口同比下降18.8%,連續第15個月下滑;貿易順差則達到破紀錄的632.9億美元,超過12月601億美元的記錄。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丁爽稱,1月的數據表現無疑比市場預期更為疲軟,貿易仍未出現改善。此前華爾街日報調查的13位經濟學家對進出口數據的預計中值是出口下降2.4%,進口下降4.6%。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表示,全球都存在需求疲軟,這也反映在中國的數據裏。「中國的出口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並沒有下滑太多,這也意味着儘管貿易數據相比前幾年疲軟,這更多是全球需求的問題而非競爭力問題。」

有經濟學家提醒,由於春節假期會擾亂全國的消費和生產模式,1月和2月的經濟數據須謹慎看待。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工廠往往在1月份囤積商品以滿足春節後訂單,但今年這些公司的採購量下降並帶來進口大幅下降,也表明未來貿易將進一步放緩。除了需求不濟,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油價的持續下降,也造成了進口總額的滑落。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周浩表示,中國的進口數據符合供給側改革,但也意味着國內投資將保持疲軟。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中國1月貿易順差再破紀錄,有利於抵消前段時間的中國資本外流,也可減輕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此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接受財新傳媒採訪時也曾表示,部分企業利用貿易將資金轉移到海外是暫時的,中國政府無需貶值以刺激出口,人民幣沒有長期貶值基礎。

從具體市場表現來看,中國對歐洲、美國、日本及東盟市場的進出口額均出現下降。1月的中歐貿易額和中美貿易額分別為2903.3億元和2698.9億元,同比均下降9.9%;中國和東盟貿易總值達2342.5億元,同比下降10.8%;中日的貿易總值為1315.4億元,下降6%。

儘管中國出口數據表現糟糕,但內地對香港的出口卻逆勢激增108%,再度引發虛假貿易的猜測。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1月大陸對香港出口同比下降2.6%,但進口卻同比大增108.1%,這意味着存在透過出口進行金融套利的行為。華泰證券研究員張晶認為,該數據如此反常增長難以和其他數據印證,很大程度上是內地實體為獲取美元而進行的虛假貿易。由於人民幣的貶值預期與不斷加強的資本管制,對外貿易已成為資本外流的重要渠道。

64.5 %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15年12月,中國內地從香港進口的產品貨值為人民幣1.05萬億元,同比增長64.5%;然而香港政府統計處報告稱,12月香港對中國內地的出口額為1681.3億港元,增幅不足1%。

聲音

中國的貿易數據這麼差是在(去年)8月份,(當時公布數據)3天後政府宣布貨幣貶值。

Twitter 賬號 zerohedge

資本外流

資本外流通常指的是在一個國家或區域內發生的大規模資本流出。一國發生資本外流時,貨幣將會貶值,長期而言進口成本將上升。若在短期內發生劇烈的資本外流,甚至可能發生中央銀行或者國內其他銀行所持有的外幣儲備枯竭的情形。(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華爾街日報Quartz金融時報BBC中文網第一財經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