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將不再局限於課本中的愛國主義故事,以及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根據中國教育部日前下發的意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和各類互聯網平台都會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新陣地,並且這份文件還要求「加大對香港、澳門和台灣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度」、「加強『中國夢』海外宣傳」。
這份名為《關於教育系統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刊發於1月16日,但直到近日才被全文公開。意見要求將愛國主義精神有機融入中國大、中、小學的德育、語文、歷史、地理、體育和藝術等各學科課程標準、教材編寫和考試評價之中,並納入教育教學實踐環節。
意見還要求中國高校要將愛國主義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開展「我愛我的祖國」、「永遠跟黨走」等主題活動,並推動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體育教學計劃。
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
這份意見的出台是為了響應習近平於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恆主題,貫穿在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中。
這是習近平執政以來,關於愛國主義的一次較為系統的論述。根據中共宣傳部主辦的《黨建》雜誌的彙編資料,習近平此前對於愛國主義只有較為零星的談及,但在這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將愛國主義定性「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並且是「中國夢」的「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夢」是習近平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他將其闡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教育部出台的意見中,也特別強調了對「中國夢」的教育宣傳系統工程,意見要求中國夢「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意見指示,對於高校,整體推進教材、教師、教學等方面的改革,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建好建強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對於中小學,則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徵文大賽、主題演講、主題攝影及微電影創作大賽、網絡文化和書信文化活動,樹立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的信念」。
意見還要求加強「中國夢」在海外的宣傳力度,並規劃了傳播模式:「聚集廣大海外留學人員愛國能量,確立以人為媒介、以心口相傳為手段的海外宣傳模式,形成人人發揮輻射作用、個個爭做民間大使、句句易於入腦入心的宣傳效應。構建『祖國-使領館-留學團體-廣大留學人員』的海內外立體聯繫網絡,使廣大留學人員充分感受祖國關愛、主動宣傳祖國發展。」
除了海外華人,意見也特別強調加大對港澳台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度,具體措施包括舉辦港澳青少年內地參訪等國民教育系列活動、實施港澳與內地高校師生交流計劃、推進對港澳台免試招生、支持港澳居民學習使用普通話和簡體字等。
聲音
效果挺好,移民中介越來越愛國了。
教育部這種填鴨式的「愛國」只會徒增反感,天天喊些假大空的口號也不能讓人信服。意識形態的東西需要商業化包裝才能有吸引力,規矩法條命令是沒有什麼感染力的。不能再用幾十年前的東西來「教育」,這種東西七八十年代其實就被批判過很多遍,但是依然沒什麼進步,黨八股還是黨八股。
個人正義維護着國家正義,個人尊嚴組成國家尊嚴,國家唯一能讓國人感到驕傲和安全的,就是它對每一個公民的利益所作出的承諾和保障。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國家還有什麼尊嚴和榮譽可言?
現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我愛國 / 愛的是北方銀裝素裹民風純樸 / 南方小橋流水吳語儂儂 / 愛三十春風萬裏情的長江 / 愛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 / 以及,這片土地上的炎黃子孫 / 質樸勤勞的人民們 / 而不是,一張無形的網。
愛國主義:一堆隨時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點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
我對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充滿警惕就是因為在一個個體權利、自由和尊嚴很大程度上沒有得到保障的國家,國家民族的宏大敘事會成為壓倒個體的倫理理由,因為中國人從來是一種整體主義的思維模式。
如果你是一個社會主義者,你就應當為了國際革命而犧牲自己的一切愛國主義情感。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
民族主義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