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OPEC國家僵持不下,油價或將繼續下跌

刊登於 2016-02-03

國際油價跌至13年來最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對減產問題僵持不下。

國際油價跌至13年來最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依舊在石油減產的問題上僵持不下,其他受低油價影響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卻已按捺不住。

2月1日到2日,委內瑞拉石油部長 Del Pino 來到莫斯科拜會俄方的石油部長 Alexander Novak,試圖說服俄羅斯加入石油出口國的減產行列。隨後 Del Pino 還將前去伊朗、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

過去2年他們一直在呼籲(減產)行動。對於更艱難的 OPEC 成員人們心存同情,但我認為這還不夠。

Emirates NBD PJSC 的大宗商品分析師 Edward Bell

俄羅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除了委內瑞拉積極促進溝通,俄羅斯外交部長 Sergei Lavrov 也在2月2日抵達中東,與阿曼和阿聯酋代表會晤。事情似乎朝着好的方向進展。不過,表面的溝通跡象並未帶來樂觀信號。利用盧布大幅貶值的優勢,俄羅斯正加緊石油開採,今年1月俄羅斯的原油出口增長到每天533.6萬桶,已創下蘇聯解體以來的新高。

針對俄羅斯將與 OPEC 合作減產的傳聞,1月29日,俄羅斯副總理 Arkady Dvorkovich 甚至明確表示,如果油價持續低迷,減產無可避免,「但那不會是國家的刻意行為」。

沙特:減產許諾只是烏龍?

1月28日,俄羅斯能源部長 Alexander Novak 透露 OPEC 成員國與其他產油國將於2月召開部長會議討論減產措施,並稱沙特提議減產5%。但這一說法隨後遭多個 OPEC 成員國否認。

一位海灣國家代表稱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提議減產5%是阿爾及利亞和委內瑞拉,而非 OPEC 第一大產油國沙特。1月30日,沙特 Al Arabiya 電視台也援引匿名消息,稱沙特並未提議減產,但同時表示,沙特希望與其他產油國在合作以支撐原油市場。一直以來沙特都聲稱願意參與穩定油價,但前提是其他主要產油國也減產。

伊朗伊拉克:敵不動我不動

1月剛解除經濟制裁的伊朗無疑正計劃重奪市場。因此,伊朗官員明確表態,出口達到每天150萬桶前「不會考慮減產」。伊朗同樣拒絕了俄羅斯提議的產油國部長級會議,「如果開會後沒達成協議,將對油價產生負面影響。」

儘管石油日產量還在提升,2016年還預計進一步增產,但伊拉克依然釋放了合作信號。石油部長 Adel Abdul Mahdi 稱,如果 OPEC 與非 OPEC 國在聯合會議前可以達成減產協議,伊拉克願意參與會議。

高盛:減產很難達成,油價還將下跌

能源大亨 Boone Pickens 在2月1日表示油價已在26美元每桶時觸底,他預計今年年底將漲至52美元每桶。不過,高盛的看法顯然悲觀得多。1月31日發布的報告中,高盛稱「減產來阻止更進一步的油價下滑已然太晚」,此前高盛還曾表示,油價暴跌已改變基本面,決定油價的不再是需求端而是供給端。儘管產油國紛紛表態,但高盛認為,除非全球增長急速下降,否則 OPEC 國家不會達成減產協議。

3150 萬桶
在2015年12月的 OPEC 會議上,OPEC 決定將 OPEC 國家的原油日產量提升到3150萬桶。

聲音

你不太可能與非 OPEC 國家達成協議,除非在 OPEC 框架內已有可信協議,但目前由於伊朗和伊拉克這並不可能。除非伊朗、沙特和伊拉克之間能達成協議框架,否則所有的非 OPEC 國會談都只是噪音。

Medley Global Advisors 的 OPEC 觀察員 Yasser Elguindi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是一個國際組織。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為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維護石油收入,1960年9月10日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代表在巴格達開會商議成立一個協調機構,9月14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正式宣告成立。成員國由最初5個增加到現時13個,總部於1965年起設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根據該組織的法令,它成立的目的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石油政策和價格,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並藉撇除有害和不必要的波動,策劃出不同的方法來確保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穩定;給予產油國適度的尊重和必不可少而穩定的收入;給予石油消費國有效、經濟而穩定的供應;並給予石油工業投資者公平的回報。(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路透社CNNiBTimesCNBC華爾街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